- 主题:转一篇文章来说明孟良崮并非孤例
另,关于铁原守护的东西你觉得你没我女看清楚,铁原除了守护后方物资之外,主要还是维持战线,让撤退的军队不至于被分割围歼,另就是没有这些物资,即使部队撤回来,语气没有,粮食没有,他们除了继续撤之外别无出路,而美军机械化,后勤物资无需考虑,打成追歼战志愿军大概要付出更大代价才能守住防线。还有就铁原这种视死而归的打法,对面换成谁来说都不好有更好的打法,当然现在面杀伤武器强大了很多,再这样守估计就不行了
【 在 tigereatmeat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只不过是希望不要把解放军吹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神,也不要把国民党军贬成一触即溃枪响一百八的乌合之众。
: 铁原阻击战主要是防止美军摧毁志愿军后方基地和交通线,倒也不至于守不住就会被打打鸭绿江。事实上美军的军史里面对铁原方向的战斗叙述并不多,可见并非生死攸关的方向。我是反对过分拔高铁原阻击战的意义,说得好像铁原阻击战成了朝鲜战场上最重要最有代表意义的阻击战似的。
: 事实上,关于铁原阻击战的很多网络上流传的说法都是胡扯,什么飞舞的链条啦,什么把部队分成几百个小组各自为战啦。都是毫无军史常识的胡说八道罢了。
: ...................
--
FROM 106.121.128.*
我只是和你聊失败了会如何,一个大致推测,你可以根据你的知识说我这种推测是无稽之谈,战史当然尽可能的还原事实,要每站都像咱两灌水式的聊,那没法写了
【 在 tigereatmeat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这些军史里面都没说。你说我是信军史的还是信你的?
:
--
FROM 106.121.128.*
和你聊天,受益良多,你不用信谁,你说的很多点我只是看到了可以去了解更多,让自己的兴趣好像更像那么回事;但以书页多少这种方法说服别人甚不可取,一斤白银和一两黄金并不是看谁重比出来的,我只是打个比喻,对于铁原,我的看法他们都是一顿重的黄金,你说上甘岭一顿半我觉得也合适,但要觉得这是黄金和白银的比较那只能说咱们得世界观太不一样,言尽于此,周末愉快
【 在 tigereatmeat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题在于是军科院《抗美援朝战争史》里面记载铁原阻击战用了两页多,而上甘岭战役是整整20页,你说哪次战役更重要呢?
: 事实上汉江南岸阻击战在军史里的篇幅都比铁原阻击战多。这还不说军史里写了整整一章的抗击秋季攻势战役。
:
--
FROM 106.121.128.*
你有点陷入一种清醒者狂热不可自拔,有点拯救黎民的意思了,其实很多时候要承认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就你这样再多来几个对于军史的普及也不见得有多大用处,历史在这个版有真假,是否夸张,但对于更多的普罗大众,对于历史的了解更多在于历史是否和他们需要看到的一致,你把铁原那个pdf发到知乎可以看看有几个人点赞,有几个人回复,当然历史很多时候也会和当局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当然对于更多的人铁原都不知道,你不信可以问问;我们需要真实吗?需要;我们要以卫道者捍卫事实嘛?我觉得更多人知道保家卫国这件事就挺好,这种不完全切合实际的自豪感好处还是要远大于坏处的,你可以说我太现实主义了,也许是吧
【 在 tigereatmeat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没有说63军在铁原阻击战里面表现不好啊,他们能够堵住美军当然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铁原阻击战采用的战术对后来志愿军防御作战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太多帮助。相比起来,志愿军抗击秋季攻势和上甘岭战役是更大的胜利,获得了更多的防御作战的经验。
: 但是现在大家一说起抗美援朝就是铁原阻击战,没多少人知道抗击秋季攻势里47军对抗骑兵一师,68军文登里抗击美军坦克集群这些胜利更大影响更大的战斗。甚至有人说铁原阻击战比上甘岭更牛。我是反感这种网红军史的做法的。
:
--
FROM 120.245.128.*
给你讲个事,淮海战役,你应该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吧,为啥叫这个名字呢,因为当初的战役设想就是两淮一带发起战略进攻,消灭国民党军;战场形势输瞬息万变,看书看事情不能死板的看,你敢说美军打顺手了然后歇歇再打,美军要这样,我们还真得好好鄙视他一番
【 在 tigereatmeat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也有可能。但是铁原阻击战刚刚开始这一天(6月1日),也就是说美军还没有受到志愿军顽强阻击的时候,李奇微的计划就是推进到Wyomin线而没有进一步向北追击的计划。也就是说米蒂的心理预期就是铁原阻击战结束后的战线了。
: 当然,从志愿军方面来看,志愿军是不知道美军的计划的,所以铁原阻击战会很重要。而63军的顽强战斗,确实也迟滞了美军的推进(美军军史的记载见下),所以即便美军之前还有更高的心理预期,最后也只能选择到此为此了。
: While Milburn and Hoge organized fullblown attacks to start on 3 June in the I Corps zone and 5 June in the IX Corps zone, forces edging above line Kansas in preliminary advances in both corps zones encountered stiff opposition. As General Ridgway had predicted, the Chinese were determined to hold the Iron Triangle and adjacent ground as long as possible. Then drenching rains during the last two days of May began to turn roads into boggy tracks and, along with low clouds and fog, limited close air support and both air and ground observation. Two clear days followed, but as the full attacks got under way on 3 June rainstorms returned to hamper operations through the 5th.10
: ...................
--
FROM 106.121.71.*
你问出这句话我觉得你对不起你看了那么多的书,非黑即白的历史观你是怎么形成的?
对我党历史了解那么多,你这就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典型。给大山沟里的农民讲资本论他们听的懂吗?
【 在 tigereatmeat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觉得历史的真实性不重要,对吧?
:
--
FROM 106.121.71.*
1 美军不是跑朝鲜战场上玩来着,也是真金白银在砸,实在想不出美军在可以扩大战果的情况下止步不前的理由 2 从你第一个帖子到现在,可以看出你是书读了不少,但基本属于照本宣科类型,你可以少看点历史书,多看点哲学相关书籍,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逻辑,书面上呈现的只是历史的一部分,没有逻辑的人看历史书就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 在 tigereatmeat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上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美军参联会的决策是把朝鲜战争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所以并没有直捣鸭绿江的计划。李奇微在铁原阻击战刚刚开始的时候的决策也是攻到Wyomin线就收手。倒是范佛利特想在朝鲜东海岸登陆前后夹击歼灭志愿军,但是被李奇微否了。
: 淮海战役是因为出现了战机所以越打越大。而李奇微还没有受到63军顽强抵抗时就确定了有限的进攻目标,那你说说什么样的机会才会让李奇微改变计划准备大打呢?
:
--
FROM 106.121.71.*
历史的背后都有其逻辑,比如站在外人的角度看,实在是不能理解国党百万军队转瞬既没,上头猪也不至于这样啊,那些部队完全不用调动,驻地不动,原地阻击半年功夫也消灭不玩吧,但历史就是这么吊诡,从每个执行者都能找到其打,不打,大打,小打,假打真打的历史原因;不能只看书,我们一定要想明白这些描述的背后是什么,为什么,而不是就如此
【 在 tigereatmeat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上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美军参联会的决策是把朝鲜战争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所以并没有直捣鸭绿江的计划。李奇微在铁原阻击战刚刚开始的时候的决策也是攻到Wyomin线就收手。倒是范佛利特想在朝鲜东海岸登陆前后夹击歼灭志愿军,但是被李奇微否了。
: 淮海战役是因为出现了战机所以越打越大。而李奇微还没有受到63军顽强抵抗时就确定了有限的进攻目标,那你说说什么样的机会才会让李奇微改变计划准备大打呢?
:
--
修改:zb16206 FROM 106.121.71.*
FROM 106.121.71.*
从红军,八路军,各大野战军,解放军,志愿军,看到的大部分的讨论都会准确的使用这些称呼,一般宽泛的讨论时候使用解放军更多些,或者我党我军这样的描述。不是说这个词语用法不妥,明白吗,而是和大部分人的习惯不一样。从我个人角度,无论对方是港人,台湾人,甚至于美国人,日本人,只要遵循基本的历史逻辑讨论即可。但从版面上看,但凡张口共军的人历史偏见太深,学习的方法论太粗糙,比如这个帖子tiger*版友,典型的有知识无逻辑
【 在 laofu 的大作中提到: 】
: 称共军有啥问题?从八一建军开始,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的名号经常在变,如果用一个简单的词来表述,有啥比“共军”更准确的?
:
--
FROM 106.121.71.*
你要领另外半句吗,那我觉得你对自己有点新认识了
【 在 tigereatmeat 的大作中提到: 】
: 思而不学则怠。。。
: 我想我说的东西已经很清楚了。呵呵。
:
--
FROM 106.1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