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八路军大部队在敌后如何长距离转移的?
日军在华兵力很少,多数地区日军都无法控制,出去也必须带一定兵力才敢走。但期间有个别时期控制严密,比如所谓“治安强化运动”特别是五一大扫荡后,八路损失很大。
但好像是1944年以后,大量日军被抽调去豫湘赣零号作战和太平洋战场了,无暇顾及华北,八路又开始如鱼得水,攻城略地
【 在 valenphe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像115师主力进入山东,皖南事变前中央也曾计划从华北调3到5万人去华中,这种主力部队大规模的长距离转移,敌人应该是不可能不知道的吧?那是怎样实施的呢?像红军长征那样一路打过去吗?
--
修改:chenqnet FROM 120.244.226.*
FROM 120.244.226.*
调走有别的原因吗?华北基本都是调去太平洋战场,初期也有调往中国南部战场,后期有调到关东军的
总之日军兵力很少,多数时间都无法全面控制占领地区
【 在 lelxiao 的大作中提到: 】
: 调走有很多原因,并不是简单的无暇顾及,华北日占期间,对日本来说一直入不敷出,
: 投放更多兵力的效果也不好,还需要其他战区贴补粮食
:
: ...................
--
FROM 120.244.226.*
也有出意外的,1943年新四军五师部分干部赴延安学习,在路上被日军发现发生激战,5名团级以上干部牺牲
【 在 valenphean 的大作中提到: 】
: 难怪经常看到某某领导会延安开会的记载,跟出差似的,当时还很奇怪,难道不担心长途穿越日占区的危险吗?
--
FROM 120.244.226.*
不是一直无法控制的,期间有一段时间控制严密。
百团大战后 日军 华北方面军总结经验教训,在1941、1942年强化“治安”措施,最重要的是开始推行“肃正建设三年计划”和“治安强化运动”。
1941、1942年,日军进行了5次“治安强化运动”,不断、反复对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经济封锁和破坏,使得根据地、游击区被蚕食,逐渐缩小,而敌占区日伪统治则得到加强。日军把1941、1942年看作其“肃正建设”全盛时期,其中又以1942年夏秋之交为高潮。对共产党八路军来说,这两年尤其是1942年是最困难的时期。五一大扫荡前,冀中根据地已经减少2/3;五一扫荡后,冀中根据地直接就沦陷了。其他根据地也受到很大的损失。
五一大扫荡后,日军一度打算进攻西安和四川,并拟定了计划。但不料6月中途岛战败,美军开始进攻瓜达卡纳尔岛,日军攻势转为守势,需要从华北抽调兵力调到太平洋战场,于是终止了对西安和四川的进攻计划
【 在 lelxiao 的大作中提到: 】
: 华北日军要求增兵,没调走的时候也无力控制,调走只是更加捉襟见肘
: 能不能控制跟调没调走不是必然的联系
: :
--
修改:chenqnet FROM 20.194.109.*
FROM 120.244.226.*
不想冒风险不可能,但成功率看来还挺高的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铁道游击队回忆,当时快胜利了,是掩护刘少奇吧,先过平汉路,挺危险的,过津浦路就很简单了,当时都和伪军说好了,过就是了
:
--
FROM 120.24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