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卫立煌到底是不是卧底
背锅的,换谁来都一样。
--
FROM 124.64.125.*
抗战时候和 共产党 配合好 那也是正常。
--
FROM 124.64.125.*
杜聿明后期已经有点下滑了,然后身体又出问题要手术
只是陈诚太激进把问题放大了,换一个保守的应该能让东北多撑一点时间
但也回天无力
【 在 Xaoyao (劳动最光荣)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年白崇禧杜聿明打的好好的
: 非要换下来换成自己的陈诚上
: 结果崩了
: ...................
--
FROM 210.21.228.*
东北剿总总司令从杜聿明,陈诚,到卫立煌,三年换三个,没法再换了。卫上台时局面基本上已经没救了,拖一天算一天,卫心里知道自己是要背锅的,野战风险大,所以在东北绝不出战。
【 在 caixbbuaa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蒋为啥让卫当东北剿总总司令,换个听话的不行,老卫都那么抗命了
: 抗战时他就同共党方面交往甚密,调拨大量国军物资给共军。最有意思的是,辽沈战役中,统领十万大军的他,面对眼皮底下的
--
修改:zhooc FROM 39.155.157.*
FROM 39.155.157.*
立煌县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B%8B%E7%85%8C%E5%8E%BF/6284964?fr=aladdin
历史地名编辑 语音
1932年9月,在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中,国民党军卫立煌部进占金家寨,国民党政府为加
立煌县地图
立煌县地图
强对鄂豫皖边区的统治,于10月11日划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河南商城、固始县及安徽省的六安、霍邱、霍山3个县计5个县各一部分地区,在原属六安县的金家寨设立煌县。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国民党鄂豫皖大后方,安徽省临时省会驻地(1938年6月27日至1945年11月)。民国36年9月2日,刘邓大军攻克立煌县。4日,改立煌县为金寨县,以梅山镇为县城至今。
历史故事编辑 语音
1932年5月,蒋介石纠集三十万兵力分三略向鄂豫皖苏区进行“围剿”。卫立煌为中路第六纵队指挥官,于7月初指挥第十师,”第八十三师,由平汉线南端东进,向河口镇、黄安城迸发,策应由豫南下之主力第一、第二纵队。卫认为这道命令有违兵法,要求先朔攻击河口镇,待机向黄安前进,复电请示照准。8月上旬,卫部向河口镇进发。适逢红军向黄安转移。卫部遂占河口镇。随即他又率部向黄安进击,当日黄昏,被红军包围于黄安之冯寿地区。入夜,他命令各部队加紧收缩于两翼防线,并将指挥部官兵全部投入战斗。同时在战斗最紧张阶段,他亲率武器精良的特务连拼死抵抗,才免于被活捉。 国民党军自黄安、新渠、七里坪战役后,各纵队皆怯于再遭失利,而各自寻找理由按兵不前。蒋介石用重赏的办法,明令各纵队:谁先占领豫皖苏维埃的军政中心金家寨,此镇即用占领者的名字命名,并改为县治。但重赏未见“勇夫”。
9月上旬,卫立煌奉命策应行进受阻的陈继承部。他亲率一个师翻山越岭,攀藤而行,前锋到达汤家汇附近,遭红军防守部队的英勇抵抗,卫部感到处境危险,即与在南城的友军连成一片,并及时补充给养, 占据制高点。不久汤家汇红军主力转移,卫立煌遂率部尾随,乘虚占领了金家寨。当蒋介石接到卫占领金家寨的电报后,大喜过望,亲自前去慰问。蒋除给卫巨额金钱的奖励之外,还将安徽省的六安、霍山、霍邱和河南省的固始、商城五个县的部分地区划出,以金家寨为中心,成立县的建制,称“立煌县”。 卫立煌部之蒋伏生的第八十三师进驻金家寨后,到处抓捕,杀害苏区干部,赤卫队员和红军家属。短短三个月内,就杀害了九百多人,引起极大民愤。民国36年9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刘伯承、邓小平所部三纵八旅攻占立煌县城金家寨,将立煌县更名为金寨县,如今县城为梅山镇。
--
FROM 223.72.91.*
陈诚搞治理是国民党里面的no.1
东北当时核心就是难以为继,因为缺乏造血能力,无法持续作战,刚开始拿着美援猛打猛冲气势如虹,然而不和人民在一起,经济上越打越崩溃,所以陈诚才去替杜聿明
然而陈诚也动不了根本的政治经济的结构问题,打仗又不如杜,结果就是局面急转直下
【 在 Xaoyao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年白崇禧杜聿明打的好好的
: 非要换下来换成自己的陈诚上
: 结果崩了
: ...................
--
FROM 114.253.77.*
而且陈诚对杂牌的歧视也影响了国军内部的配合,那些杂牌部队受够歧视友军有难自然不动如山。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对陈明仁的处理,简直就是给tg的助攻。
【 在 yhforever (也许爆发) 的大作中提到: 】
: 陈诚搞治理是国民党里面的no.1
: 东北当时核心就是难以为继,因为缺乏造血能力,无法持续作战,刚开始拿着美援猛打猛冲气势如虹,然而不和人民在一起,经济上越打越崩溃,所以陈诚才去替杜聿明
: 然而陈诚也动不了根本的政治经济的结构问题,打仗又不如杜,结果就是局面急转直下
: ...................
--
修改:bhima FROM 139.205.194.*
FROM 139.205.194.*
看大决战淮海战役,貌似邱清泉那些将领更服杜聿明,没人服刘峙啊。
让杜聿明当东北主任兼剿总司令,关键时候蒋介石亲自坐镇不就行了。
【 在 T34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时老蒋手下缺少资历深、有威望的方面军级别大员啊。
: 老蒋连刘峙这样的猪头都派去守南京的门户——徐州了。
: 杜聿明虽然忠心,但资历浅了,不能服众。
: ...................
--
FROM 202.122.36.*
陈墨三、顾辞修、卫介石、蒋俊如。
【 在 bluehearty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可能是卧底 调卫去是因为陈墨三把东北搞的乱七八糟 下面的都不服 卫当时的选择也是无奈之举 去救长春 会被围城打援 去锦州又怕半路被吃掉 廖耀湘多精明的人 出沈阳占了彰武拍照合影的 呆了一个星期 假如 不管是卫还是傅 廖真能按照老蒋的东北战略去执行的话 解放估计至少推迟2到3年
--
FROM 202.122.36.*
国军的山头可比共军大多了,先分中央军和地方军阀,再分是不是黄埔的,蒋系统内部还得分远征军系统,土木系等等。
邱清泉的整五军是远征军系统的,跟杜聿明渊源很深,所以指挥得动。刘峙是土包子,也不是黄埔系,指挥不动。
在东北,选择卫立煌接替陈诚也是这个道理,杜光亭能指挥得动的,换土木系的陈诚就指挥不动,再换回远征军系统的佛爷卫立煌就好点。但卫这个人,根基不深,不受校长信任,虽然做过远征军司令是杜光亭的正职,但依然没能力魄力和影响力扭转东北局势。
【 在 OldLeader (老领导)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大决战淮海战役,貌似邱清泉那些将领更服杜聿明,没人服刘峙啊。
: 让杜聿明当东北主任兼剿总司令,关键时候蒋介石亲自坐镇不就行了。
--
FROM 110.18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