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淮海战役的独轮车是谁负责的
电报内容很清晰,一直是主席指挥下决心。刘陈邓就是16-24号发挥了作用,把第二阶段从主席的先打李延年后打黄维改成了打黄维。之后没啥电报,还错误估计11月28号歼灭黄维,催促华野南下打李延年,差点影响了打杜聿明,好在华野没听他的
【 在 tigereatmeat 的大作中提到: 】
: 整体负责是刘陈邓。
: 淮海战役的后勤支援工作,是华东局,中原局,和华北局共同完成。当然是由总前委负责。
: 根据刘瑞龙1949年向总前委的报告,向前线供应的粮食包括山东8千万斤,华中7千万斤,豫皖苏6千万斤,冀鲁豫和豫西各5百万斤。可见中原局负责的粮食还是相当多的。
: ...................
--
FROM 115.206.46.*
11月24日-11月30日,是徐南狙击战期间。华野在北线以1、3、12、鲁纵为主,4、8、9纵为辅狙击邱清泉、孙元良兵团,在南线以2、6、10、11、13纵狙击李延年,刘汝明兵团。中野11纵归还中野,7纵和特纵支援中野歼灭黄维兵团。
刘陈邓27日感十七时电:已告粟陈张,立即开始歼击李延年、刘汝明的部署。。。。关于包歼李、刘,即由粟陈负责处理。
问题来了,南线五个纵队,就算加7纵有六个,足以包歼李、刘两个兵团吗?是不是必须要南下增兵?
然后30日,杜聿明突围。粟裕用了北线7个纵队,加南线2、10、11、13纵,再加广纵、渤纵,及地方军区部队,才困住杜聿明三个兵团。最后清点了一下,只有13纵派不上用场,派去支援中野了。
如果27号,北线几个纵队南下,和李、刘交上火,能困得住杜聿明三个兵团吗?
【 在 tigereatmeat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以这么认为,真正的总指挥是先帝。但是你也不可否认总前委常委刘陈邓三人是有前敌总指挥的权力。
: 至于打黄维出现误判,这个很正常,战争里哪有次次都正确判断的?刘陈邓11月27日判断很快可以解决黄维兵团,到第二天就改变了看法电告先帝说可以迅速解决战斗的情况已经改变,说明他们对前线的把控还是不错的。至于同时打李延年,这个可不是刘陈邓提出来的。这是11月26日先帝给刘陈邓并粟张谭王电报里提出的。根据11月27日电报,华野南下打李延年的部队为2,6,10,11,13纵以及江淮军区部队,并不影响监控徐州集团,而且这些部队实战里确实是南下了,一部分投入对黄维的作战,一部分阻击李延年刘汝明,哪里影响了打杜聿明?
:
--
FROM 115.206.46.*
刘陈邓电报中说的清清楚楚,是包歼李刘,而不是李一个部队。
算了,不说了,就这样吧
【 在 tigereatmeat 的大作中提到: 】
: 事实就是粟裕用的就是这些纵队去打李延年啊。
: 请注意当时准备的是打李延年,而不是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一起打。李延年兵团39军和99军,都不是一流部队,用这样几个纵队打难道不够?
: 另外,打李延年是中央军委的意思,而非刘陈邓强迫华野去打。刘陈邓虽然一时对黄维兵团战局做了误判,但是第二天就做了矫正。拿这个说事儿有意思吗?中央军委还准备在战役第一阶段就打掉国军二十多个师呢。
: ...................
--
FROM 36.28.44.*
我表达的意思第一个帖子说的很清楚,刘陈邓在进入第二阶段包歼黄维后,对华野并没有实质性指示,而且还对时局判断有误。我并没有把这个错误当做重点,只是说这个判断会影响接下来的动作,接着中央军委立马要求华野考虑出兵蚌浦。
补充一句,这个错误不是27号才有的,24日就有三日内解决战斗的判断。二十八日估计还需要十天左右时间,也还是低估了。
【 在 tigereatmeat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11月27日之前一直说的是打李延年。27日电报之所以把刘汝明也包括进来,是错误判断了可以第二天即解决黄维兵团。如果真是可以迅速打掉黄维兵团,中野华野合力打掉李刘兵团不是很正常吗?
: 但是到11月28日刘陈邓就做出正确判断了,也就不提打李刘两兵团了。不知道揪住这个问题不放有什么意义呢?
:
--
FROM 36.28.3.*
刘陈邓二十四日敬十时电提到的。
另外,粟裕18日电打邱李是遵从军委十六日二十四时电的安排,粟同时建议歼灭黄百韬后即南下配合中野
【 在 tigereatmeat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没有找到24日说三日内解决战斗的电报。只找到附件里面的一份当天的电报,说的是准备对黄维进攻,并未判定三日内解决战斗啊。
: 事实上第二阶段的大致发展是按照刘陈邓的设想走的。按照粟裕的想法(11月18日电),华野全军是要北上打邱李孙,中野需要独自对付黄李刘。估计刘陈邓是不满意的(又是华野吃肉打歼灭战让中野扛几倍的敌人),所以19日电报里面提出打黄维,让华野部分兵力监视徐州之敌,部分兵力南下打李延年和配合打黄维。这个南北之争最后还是大致采取了刘陈邓的意见(虽然中间有过对打黄维过分乐观的判断)。
: 至于对歼灭黄维兵团的判断,十天固然是低估了(实际上打了18天),但是粟裕在打黄百韬的时候不也判断可以在运动中歼灭黄百韬吗?结果不还是打成持续11天的攻坚战?
: ...................
--
FROM 106.92.117.*
查了查是敬二十一时电,记错了
【 在 tigereatmeat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没有找到24日说三日内解决战斗的电报。只找到附件里面的一份当天的电报,说的是准备对黄维进攻,并未判定三日内解决战斗啊。
: 事实上第二阶段的大致发展是按照刘陈邓的设想走的。按照粟裕的想法(11月18日电),华野全军是要北上打邱李孙,中野需要独自对付黄李刘。估计刘陈邓是不满意的(又是华野吃肉打歼灭战让中野扛几倍的敌人),所以19日电报里面提出打黄维,让华野部分兵力监视徐州之敌,部分兵力南下打李延年和配合打黄维。这个南北之争最后还是大致采取了刘陈邓的意见(虽然中间有过对打黄维过分乐观的判断)。
: 至于对歼灭黄维兵团的判断,十天固然是低估了(实际上打了18天),但是粟裕在打黄百韬的时候不也判断可以在运动中歼灭黄百韬吗?结果不还是打成持续11天的攻坚战?
: ...................
--
FROM 106.92.117.*
昨天回的第二个帖子说了,记错了,是敬二十一时。
军委,粟陈张唐,邓李:
……
我昨晚出及正面顽强抵抗,结果黄维全线动摇,刘峙令其向东南突围,刻敌已将浍河以
北主力全部退过南岸,其突围未逞,全部在南坪集东南纵横二十里地区被我合围,极为混乱,
正激战中,估计三天内可能解决战斗。
……
望粟陈张唐即布置歼李延年作战。
……
刘陈邓
敬二十一时
粟16日之前和军委均有打邱李的想法。16日潘塘相遇后,计划暴露,邱李以锥形布阵,再打邱李已经不可行,这是共识了。
争议点在哪里呢,在于接下来先打谁,军委认为是打残邱李后南下打李延年,再打黄维,刘陈邓是黄维,事实证明刘陈邓是对的,16-24日这段期间,是总前委在战略上发挥作用最大的时期。
【 在 tigereatmeat 的大作中提到: 】
: 附件里面就是敬十时电,我怎么也找不到三天歼灭黄维的字句啊。
: 打邱李孙,中央和粟裕均有此意(你查粟11月13日电报其实有暗示希望在解决黄百韬后打邱李的意思)。但是最后还是按照刘陈邓的想法把作战目标订到了南线。
: [upload=1][/upload]
--
修改:SuperInter FROM 106.92.115.*
FROM 106.9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