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什么原因导致国军运动战能力远逊于解放军?
你带着火炮,坦克,重机枪等全部重武器和所携带的基数弹药到没有公路的野地,山沟,小河滩里走走,你就知道原因了。
【 在 wukon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事实就不说了,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
FROM 106.38.11.*
第5次反围剿,国民党军不就是这么干的吗?扎硬寨、打呆仗,用堡垒战术步步推进,充分用火力优势消耗共军的人员士气优势,别说当时红军的指挥官是博古和李德,就是换成太祖也不成啊,到处都是堡垒,穿插战术不好使了。
【 在 chinesehero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军炮多、重武器多,火力猛,后勤依赖更大;
: 共军重武器少、轻武器多,早期好多武装只拿着大刀和梭镖,所以共军当然希望在运动中贴上去和国军搅在一起打肉搏战,共军有共产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比较不怕死,国军(除了精锐中央军)则要差不少。
国军要发扬自己火力优势,最好的方法是以守代攻,扎硬寨、打呆仗,用堡垒步步推进,充分用火力优势消耗共军的人员士气优势。
--
FROM 106.38.11.*
对,所以当时要打三大战役,装备上去后,共军也离不开大城市和公路铁路了,我记得辽沈战役里有一段廖耀湘救援锦州时,攻占了彰武时对记者说的话,“我大军已经切断了林彪的退路了”,镜头里是被占领的彰武火车站。
【 在 pingshtu 的大作中提到: 】
: 共军装备上去后,后勤依赖也大了吧。运动战水平下降了?
--
FROM 106.38.11.*
老蒋不抓基建,全国的公路铁路太少,而国民党军的飞机大炮坦克等重装备离不开这些交通设施,共军背着1枝步枪几十发子弹在野地,山区,河滩行军,国民党军扛着几吨重的大炮,坦克,重机枪和全部弹药跟在后边,怎么打,拖都拖死了。
【 在 wukon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事实就不说了,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
FROM 106.38.11.*
大陆上的国军要么跑到缅甸,要么跑到台湾,看不出来。但是50年代青海和西藏的叛军运动能力比解放军要好,我记得有篇报道,有个姓姜的解放军团长当了叛军头子,非常精通游击战,专门和自己的老部队交手,而且连续地击败解放军的追剿,解放军的战术对他不好使,追不上,打不着,解放军运输线连续被袭击,后来跑到了印度定居,62年以后还给印军介绍解放军的战术。
【 在 pingshtu 的大作中提到: 】
: 然后国军运动战能力比共军好了?
--
FROM 106.38.11.*
姜华亭原是西藏军区53师155团副团长兼炮兵营营长,但此时的他已是这个叛军组织的前敌参谋长。
在他的带领下,这帮叛匪在战术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多次袭击我军,给我军造成很大的麻烦。
拉萨叛乱被平息后,藏军主力与位于山南的卫教军在姜华亭的建议下,逃到印度,成为一大隐患。
到了印度后,姜华亭的奴才嘴脸更是暴露无遗,为了取悦印度,他将我军大量军事机密告诉印度,成为了彻彻底底的叛徒。
【 在 papo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团长为啥叛变?看样子也不像少数民族的
--
FROM 106.38.11.*
从1959年开始,印度就不断在中印边境挑起摩擦,并在中印边境上我国领土一侧建立了很多据点,这其中就有姜华亭的“功劳”。
到达印度后,印军听说姜华亭曾经是我军驻西藏地区的团职军官,感觉如获至宝,待姜华亭如座上宾,不仅亲自将他接到首都新德里,还为他提供了大量的“保障资金”。
面对这种诱惑,姜华亭的奴才嘴脸更是显露无疑,他对印军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所知道的我军在西藏地区的布防位置,作战特点,部队建制,兵力部署等全盘向印军托出,致使我军边防部队受到严重损失。
姜华亭终于成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汉奸,叛徒,卖国贼!
--
FROM 106.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