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毛当年写的文章真的能让人信服么?尤其是不同观点的论战。
当时各种理论很多,都有各自的拥趸,而十月革命的胜利加强了共产主义的影响力,即便如此,当时国内信奉共产主义为真理的仍为少数,其影响力是随着tg力量增长逐渐扩大的。
换句话说应当是一个理论的正确性-->影响少部分先进阶层-->实践的成功-->更大的影响力是这样一个递进的过程,而不是靠理论的影响力来获取实践的成功的
【 在 Rayn (Verdinglichu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早期的李、陈等人认为Marxism是真理,他们如何得出这个结论,并以之为组织的指导思想,Leninism也只是在俄国得到了检验。
: 如果他们不认为Marxism是真理,那么为什么选择Marxism并以之为组织的指导思想。
: Marxism的相对真理性是否由之后的实践所决定?
: ...................
--
FROM 106.120.64.*
毛在井冈山的成功吸引了朱德的投奔,其他地方都失败了,只有毛硕果仅存,这就是实践证明。
一个理论的正确性是要接受实践检验的。毛的山地游击战思想一开始在tg内部也不能说服所有人,打了平型关之后大家才接受,这不是什么庸俗化的解读。
【 在 a710 (a710)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把实践庸俗化为实用。毛上井冈山的时候有什么实践证明?写论持久战,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时有什么实践证明?
: 一个理论是否被接受不光是合理正确就行,跟受者的利益立场有关。不用说遵义会议了,老蒋为什么不接受毛的理论?
--
修改:hotpear FROM 106.120.64.*
FROM 106.120.64.*
实践的结果成功了才能让人信服。实践与理论相印证才能证明理论的正确性,进而赋予理论以强大的生命力和普遍的影响力。“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里边蕴含的逻辑也在于此。
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在实践之前都是虚的,文章写得天花乱坠,实践屡屡碰壁的比比皆是。
要求大家在实践之前就信服某个理论,这是宗教和玄学,不是科学。要求大家按一个思路行事,这是组织的力量,不是文章的力量。
【 在 alanju (alanju)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是庸俗观思维。
: 好文章是
: 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实践验证让人信服。
: ...................
--
FROM 106.120.64.*
笑话,“片面强调”是什么?你来个不片面的强调?
毛如果不是在井冈山的斗争成功了,靠什么来说服他人脱颖而出?
林在平型关如果打出漂亮的战损比,毛的游击战思路能压倒运动战?
当然历史不容假设,也是因为当时毛的理论更先进才会有实践的成功。抛开实践谈理论,你怎么判断28个半的理论和毛的理论孰优孰劣?既然手握先进的理论,凭tg的组织力量,你有什么理由对实践结果不自信?
【 在 a710 (a710) 的大作中提到: 】
: 贬低理论指导的重要性,片面强调所谓的实践结果,这就是庸俗化解读。要知道实践也是需要时间的,你所谓的实践,就是短期的实用,是站在理论是否接受接受的角度而不是事物发展的角度。
: 遵义以后,毛在土城就被实践检验了,走弓背路的时候也被实践检验了。还好,那时候的tg大多数人没有你这么性急。
: 都像你这么想,世界上还要理论还要思想干什么,先见之明就是个传说了。
: ...................
--
FROM 106.120.64.*
当然,但是先验的难度总是大于后验,准确性也低。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常说经济学是解释型学科而不是预测型的。
对一个组织而言,要求先统一思想更多的是组织行为,只有实践的结果才能令大家信服。
而在实践中,tg更多遵循的是从成功的样本/试点中总结经验,扩大推广,复制成功案例。这才是成功之道,即尊重实践胜于纸上谈兵。
【 在 Rayn (Verdinglichung) 的大作中提到: 】
: 理论的相对真理性,部分可以通过对已有材料的分析推理得出。
: 以理服人在实践前也有实的部分,更好地理解了理论显然是有助于实践
--
FROM 106.120.64.*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你真以为没有成功先例,大家就会趋之若鹜?
上井冈山的人当然不是稀里糊涂,一是因为八七会议定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的路线,二是因为毛在井冈山立住脚了。我完全无法理解你的观点是什么?你难道想说毛是靠理论上的优势文章写得好吸引大家去的井冈山?
【 在 a710 (a710) 的大作中提到: 】
: 都像你这样,那一定要等到三大战役打完才会加入tg,上井冈山的那些人当时全都是稀里糊涂靠蒙,包括毛本人。
: 这么说不冤枉你吧。rayn把道理讲得很透彻了,还要再争也没啥意思。
--
修改:hotpear FROM 106.120.64.*
FROM 106.1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