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千里挺进大别山,和你听到的不一样的故事
如果多停留一点时间,南下最后一道关淮河涨水无法徒涉整个中野都得被堵住。刘邓匆忙南下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极可能就是进入雨季暴雨和河流涨水是不可预估的,拖得越久越不利。有过横渡乌江和抢渡大渡河经验的刘帅在分析方案的时候自然不会不考虑这些前例。现在的键盘侠有上帝视角当然可以轻飘飘的评价。陈赓在陕南渡河的时候就遇到了暴雨拖延的问题,这还是没有重兵追堵的情况。事实上刘邓刚渡过淮河一天国军就追上来了,如果还是靠船只横渡就是被围住的结果。
【 在 lazygam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讲到千里跃进大别山,下面是流行的论述。
: 1.刘邓鲁西南大捷,原准备休整2周,再南下。
: 2.刘邓收到中央一封急电,刘邓毅然南下。
: ...................
--
修改:bhima FROM 139.205.192.*
FROM 139.205.192.*
东北当时已经转入反攻,南北满连成一线,除了打四平没拿下以外,主动权掌握在东野手上。更别说二线兵团逐步加入东野,仅仅47年夏就新建了四个纵队,胜利只是时间问题。
【 在 greenyeagh 的大作中提到: 】
当时东北、西北、山东战场我军都很艰难,千里跃进大别山是为了威胁武汉南京,让国军回调。不存在再向中央华野汇报。中野本来实力
--
FROM 171.93.141.*
伤亡最重的也就是两个纵队而已,其它纵队仍然有战斗力,比起千里跃进和七月分兵损失小多了,东野的夏季休整主要是反思得失,否则就很难解释为什么国军没有乘胜追击收复失地等着东野休整完打回来了,一年前国军可是追得很猛的。能抽调警备部队组建新的纵队恰恰说明根据地已经非常稳了。剿匪和土改基本完成。再苦能比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时候艰苦?
【 在 hiden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时东北正是四平进攻失利,二线兵团还没组建前,青黄不接。
--
修改:bhima FROM 139.205.234.*
FROM 139.205.198.*
青黄不接的话七纵到十纵四个纵队是怎么组建的?那可不是靠抓丁抓出来的。
【 在 hiden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时东北正是四平进攻失利,二线兵团还没组建前,青黄不接。
--
修改:bhima FROM 139.205.198.*
FROM 139.205.198.*
这些部队的底子早就有了,8月底只是下命令而已。
【 在 hidenfly 的大作中提到: 】
那是8月以后开始组建的。
--
FROM 139.207.62.*
9月就发动秋季攻势了,新部队只是敲边鼓,主力还是那六个纵队。
【 在 hidenfly 的大作中提到: 】
那是8月以后开始组建的。
--
FROM 139.207.62.*
8月组建的八纵九纵九月就参加秋季攻势了,如果都是新兵可能吗?
【 在 hidenfly 的大作中提到: 】
那是8月以后开始组建的。
--
FROM 139.20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