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一个师的人数
北洋六镇一个师大约12000人
到了国共内战10年,一个师顶多1万人,大部分都是五六千就算多,三四千的也很多
差别为何这么大
原因在于
北洋军的一个师是战略单位,能够独立作战,有自己的炮兵团,工兵团,骑兵团
后勤,医疗等等。步兵人数只有五六千人
基本上,一只部队步兵比例越高,装备越差,比如说一个师3000人,有2400的长枪
那基本上都是步兵
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四野最精锐的几个军,6万人左右,只有16000左右的长枪
--
FROM 114.243.209.*
北洋六镇是典型的方块师,师下辖2个旅,每个旅2个团,一个师4个步兵团所以叫方块师
国共内战时国军主流已经变成了三角师(45~47年的整编师整编旅是特殊情况)
国内三团制的师最早应该是北伐军采用的,北伐军的编制是听从了苏联顾问的建议
方块师转三角师是一战结束后几个军事大国的普遍认识
【 在 shunderen (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 的大作中提到: 】
: 北洋六镇一个师大约12000人
: 到了国共内战10年,一个师顶多1万人,大部分都是五六千就算多,三四千的也很多
: 差别为何这么大
: ...................
--
修改:bluecloud FROM 115.47.146.*
FROM 115.47.146.*
国军五六千人的师也是两个旅,中央军德?师,两旅四团一般也就
九千人
而四野一个师有一万二、三千人
因为装备了大量的迫击炮和轻重机枪自动化武器
负责后勤的人员也多起来
【 在 bluecloud 的大作中提到: 】
: 北洋六镇是典型的方块师,师下辖2个旅,每个旅2个团,一个师4个步兵团所以叫方块师
: 国共内战时国军主流已经变成了三角师(45~47年的整编师整编旅是特殊情况)
: 国内三团制的师最早应该是北伐军采用的,北伐军的编制是听从了苏联顾问的建议
: ...................
--
FROM 114.243.209.*
国共的时候都是为了虚张声势,吓唬对方,吃空饷。
人家自己都不当真,你还当真了。
【 在 shunderen (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 的大作中提到: 】
: 北洋六镇一个师大约12000人
: 到了国共内战10年,一个师顶多1万人,大部分都是五六千就算多,三四千的也很多
: 差别为何这么大
: ...................
--
FROM 112.41.110.230
志愿军是1万1
美军是1万8
1万以上是合理的
几K太少了
--
FROM 219.236.26.*
不是是否合理,而是一个师的定位是啥
志愿军是以军为独立作战单位,而美军是师
技术和后勤兵种就跟着走。
如果一个师有炮兵团,坦克营/团,防空兵,工兵/汽车团等等
1万1是下不来的。
【 在 wuspd (aiaiai) 的大作中提到: 】
: 志愿军是1万1
: 美军是1万8
: 1万以上是合理的
: ...................
--
FROM 114.243.209.*
步兵比例低,未必战斗力就强。
豫东战役的时候,1纵3万人,步兵只有1万。
结果围攻黄百韬,1万步兵基本打光了。
整个纵队还有2万人,结果没有战斗力了。
【 在 shunderen (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 的大作中提到: 】
: 北洋六镇一个师大约12000人
: 到了国共内战10年,一个师顶多1万人,大部分都是五六千就算多,三四千的也很多
: 差别为何这么大
: ...................
--
FROM 139.159.150.*
个人猜测,兵力少的步兵师,其步兵比例应该偏高,也就是后勤、重武器这些辅助兵种少、甚至没有。也就是说,很可能这些步兵师火力差,后勤保障基本没有、而是靠部队自行解决,比如抢劫、打土豪这些非正规方式筹措粮草补给,这样部队可以不用配置过多后勤人员
【 在 shunderen 的大作中提到: 】
: 北洋六镇一个师大约12000人
: 到了国共内战10年,一个师顶多1万人,大部分都是五六千就算多,三四千的也很多
: 差别为何这么大
: ...................
--
FROM 120.244.226.*
满编整编师几万人。。。
【 在 shunderen 的大作中提到: 】
: 北洋六镇一个师大约12000人
: 到了国共内战10年,一个师顶多1万人,大部分都是五六千就算多,三四千的也很多
: 差别为何这么大
: ...................
--
FROM 221.218.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