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为什么是支部建在连上而不是排上或者营上?
楼主的问题就是为啥“连正合适”
有个研究发现,通过日常的直接的活动维系彼此关系的团队的人数上限大约是150人,只要在这个数字一下,不管是军队、公司、还是社群,基本上靠着大家互相认识、彼此互通消息,就能运作起来。超过这个数字,就要有额外的手段了。
这正好是一个连。可能牛人们不自觉地考虑到了这个“社交极限”。
【 在 leveret (小野兔宝宝) 的大作中提到: 】
: 排太小
: 营太大
: 连正合适
: ...................
--
FROM 27.38.242.*
嗯,这个角度很好
连有点像大学里的大班,3/4/5个小班一块上课的,即便之间不说话,大家都脸熟,更别提部队里了。
营就有点像学院了,别的大班里认识的比例就少多了。
【 在 chenwm 的大作中提到: 】
: 楼主的问题就是为啥“连正合适”
: 有个研究发现,通过日常的直接的活动维系彼此关系的团队的人数上限大约是150人,只要在这个数字一下,不管是军队、公司、还是社群,基本上靠着大家互相认识、彼此互通消息,就能运作起来。超过这个数字,就要有额外的手段了。
: 这正好是一个连。可能牛人们不自觉地考虑到了这个“社交极限”。
: ...................
--
FROM 71.117.30.*
我记得苏联是团啊,俄罗斯至今还是。
【 在 hotpear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查到过一篇论文,在本版有贴,关键字连队党支部
:
: 1920年初,俄共(布)中央对军队党组织的结构又作了调整,颁布了红军基层支部新的细则,规定红军各部队、各管理机构、机关、院校的党组织均以连(或相当于连队)的党支部为基本单位。这样,党支部在红军连队中逐步建立起来。
: --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TEL-AN00a」
--
FROM 125.84.182.*
看过一篇文章,好像是托洛茨基开创
【 在 hotpear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查到过一篇论文,在本版有贴,关键字连队党支部
: 1920年初,俄共(布)中央对军队党组织的结构又作了调整,颁布了红军基层支部新的细则,规定红军各部队、各管理机构、机关、院校的党组织均以连(或相当于连队)的党支部为基本单位。这样,党支部在红军连队中逐步建立起来。
:
--
FROM 219.239.29.*
苏联最先实施的,但是贯彻执行得不好,比如政委都不是常设,只在战争时期才有。
【 在 bestbug (流年星华)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记得苏联是团啊,俄罗斯至今还是。
: 发自「今日水木 on TEL-AN00a」
--
FROM 106.120.64.*
人际交往100人比较合适
更大就不好人际交往了
所以更大不好做人对人的思想工作了
【 在 xiakem 的大作中提到: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11」
--
FROM 101.86.99.*
实践检验的
毕竟战争多年,军队该如何组织,肯定有共性的
最早好像是一个战车配70多个步兵,加上车上的人,可能也就百这个级别
【 在 chenwm 的大作中提到: 】
: 楼主的问题就是为啥“连正合适”
: 有个研究发现,通过日常的直接的活动维系彼此关系的团队的人数上限大约是150人,只要在这个数字一下,不管是军队、公司、还是社群,基本上靠着大家互相认识、彼此互通消息,就能运作起来。超过这个数字,就要有额外的手段了。
: 这正好是一个连。可能牛人们不自觉地考虑到了这个“社交极限”。
: ...................
--
FROM 219.236.127.253
与邓巴数暗和
--
FROM 106.37.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