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官方认定的开国领袖
抗战初期在北方局的组织工作,输送了大批干部,恢复和发展壮大了党组织,
在长江局撤销之后负责中原局工作,期间建立了招远黄金到延安的输送通道,皖南事变之后发展新四军,根据地的财政金融银行搞得很好。回延安期间路过山东,代表中央摆平了山东的领导问题。
【 在 wjhtingerx (ca6140) 的大作中提到: 】
: 具体啥贡献?
--
FROM 106.120.64.*
1961年4月1日到5月16日,刘少奇…………来到长沙县天华大队和宁乡县炭子冲大队等地蹲点调查。前后44天。
同在湖南,毛**只能住在长沙的宾馆,刘少奇却可以睡在生产队的养猪场;
《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下册)》P524、527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 在 Braun (Wernher von Braun) 的大作中提到: 】
: 修养从来都是不走群众路线,不接地气的。
--
FROM 106.120.64.*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三同”教育了解一下。
【 在 yureno (zm) 的大作中提到: 】
: 原来你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下去调查时住哪。
--
修改:hotpear FROM 106.120.64.*
FROM 106.120.64.*
哦,所以你还是承认刘接地气了,只是你觉得这个时间晚了,那么你之前下的结论就是错的了。
另外刘在苏区时期就做过基层调研,见下文。
http://www.gthyjng.com/kxyj/kyfw/201608/t20160801_545610.htm
【 在 Braun (Wernher von Braun) 的大作中提到: 】
: 1961年4月1日-5月16日......
: 早她妈干神马去了?
--
FROM 106.120.64.*
同吃同住同劳动是基本要求,做不到这个,谈什么接地气?
另外毛反体制这个是很明显的,但是对群众组织的立场上可未必。同样的,刘也并不是只强调只上而下,最好的案例就是1951年,在李立三主张国企内部存在公私矛盾,工会应当关注工人利益时,刘赞成而毛反对。
【 在 Rayn (Verdinglichu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的水平应该不只是考察群众观、群众运动的方法,主要看住在哪儿吧。
: 刘强调组织内的驯服工具论、群众运动中的清官思想、自上而下派工作队领导群众斗组织基层,这都是很明显的。
: 毛的反体制、反海瑞武训思想、支持群众解放自己教育自己、支持群众组织掌权、斗争的目标不是组织基层,这也都是很明显的。
: ...................
--
FROM 106.120.64.*
你说的这个观点看似长篇大论,其实归根结底很简单——毛的方法论用在破坏一个旧世界上是无往不利的。但前提是这个世界真的需要被破坏。
最近我看的一部小说有一段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放在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下。事实上,人都有小心思,如何凝聚组织形成合力,是需要高超的技巧,纵观毛的革命经历,也是在他有意识的用水磨工夫去团结求合作的时候才更容易成功。
“在基层工作,团结好身边的同志是很重要的。都是人,谁还能没点小心思呢。”黄老瞥了一眼周从文,语重心长的说道。
“知道,老板。”周从文点头,“要是按照我从前的脾气,横冲直撞,肯定要把他掀翻在地。但我不是要自己往上爬,是要做事,所以忍了他很久。”
邓明憨厚笑了,周从文真是太有意思,超乎想象的有意思。
要是往上爬的话,一路上去不断破坏,不管谁拦在自己面前一脚踹翻,踩着往上走就是,反正有老板护着,至少到912这个级别都不用考虑那么多。
可周从文很明确的说要做事。
做事这两个字真要落到实处,必然千头万绪,建设比破坏困难一万倍。
【 在 Rayn (Verdinglichung) 的大作中提到: 】
: 童小溪在书里明确分析过毛、刘的两种群众观和群众运动方法。
: 這裏,是想引用這種對人群的理解來說明劉與毛的兩種不同的群衆觀。劉在其著作、講話中,從不忘强調群衆路綫,但再仔細解讀,研究他所提出的工作方法,不難看出,他心目中的群衆,很接近塔爾德的“人群”。在劉那裏,群衆很容易被權勢階層所脅迫和欺騙,他們的言論經常是
: 而毛的群衆觀更接近塔爾德的“公衆”。毛同樣也强調群衆的數量優勢,幷經常在“群衆”前面加以數量冠詞 :“將有幾萬萬農民從中國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來,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异常”,“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麽?是群衆,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衆”,“除了
: ...................
--
FROM 106.120.64.*
你先了解一下三同教育,以及为什么我党一直强调这个
【 在 yureno (zm)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还有句话叫盲人摸象,细节只是提示我们可能存在问题,但把细节当成问题的全部那就是愚蠢了。你不能因为坏人扶老太太过马路就说他哪都好,也不能因为好人做了一件不妥的事就说他哪都坏。
: 按照你这种逻辑,公安局只要发现一条线索都不用查就可以直接枪毙了。那么多嫌疑人全枪毙?
--
FROM 106.120.64.*
显然不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要求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大多数人的诉求是生活得更美好。
【 在 redgladi (mr.red) 的大作中提到: 】
: 同学,能不能辩证的看待问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教员团结了所有能团结的同志取得了胜利。但教员从来不搞山头主义。
: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精英层有路线之争,教员只能发动群众,希望捍卫社会主义本色,他是不是又团结了大多数人呢?
: ...................
--
FROM 106.120.64.*
当然不是对立面,但是承认公私矛盾才是接地气的做法。
51年毛同意高岗没有公私矛盾的观点,说明他在这个问题上脱离了群众。
【 在 yureno (zm)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不会以为公就是工人的对立面吧?民营土地家的后代们又在忽悠老百姓公有制是国家的,民营才是老百姓自己的?
: 麻烦你先搞清楚公有制和所谓“民有制”的本质再说话。
: 公有制是为了全国人民包括这些国企工人的利益,懂么?
: ...................
--
修改:hotpear FROM 106.120.64.*
FROM 106.120.64.*
三同和党纪矛盾吗?该严格党纪自然应当严格。
我提三同,是就着之前群众路线、接地气的话题引起的。想要接地气,坐在办公室里看看调查报告是不行的。
毛在1927年、1930年当然是接地气的,但是61年不是
【 在 yureno (zm)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不是做到了三同,那就任凭贪污腐败都是好领导?贪官就必须把所有党内规定都违背才算贪官?你这坏人干一件好事就立地成佛的逻辑你自己真的信么?
: 看一个人要看全貌,倘若你说的是某某乡某某村的村长做到三同,那我第一印象他可能是个好村长,但这种名人难道不该看他做的大事么?你举个三同的例子想说明什么?
: 坏人难道就必须一件好事都不干,事事都反着来?这叫神经病吧。
: ...................
--
修改:hotpear FROM 106.120.64.*
FROM 106.1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