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看了抗美援朝纪录片
在城里呆傻了吧,跟煤炭和电力有个屌关系,还不如说是暖水瓶的结果
农村很长一段时间,烧水做饭都是烧柴烧草,煤炭只有冬天取暖不得已才用,因为烧柴需要随时添柴而烧煤不用,烧煤球那都是奢侈。
至于电力,也不看看电磁炉热得快哪年出来的啥时候普及的
农村日常停电,日常照明灯泡用个十五瓦的就行了,百瓦的都省着用,日常用1000+w的电热烧水?搞笑呢
当然,你的“全民”中如果不包含农村人,农村人不配算“全民”,那你说的对。
【 在 TaoTeCh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提倡与实现是两回事
: 能全民喝热水是工业化的结果(大力发展煤炭业与电力)
:
--
修改:icebupt FROM 219.142.152.*
FROM 219.142.152.*
你就说你在中国哪个省区的农村哪个年代生活过几年吧
如果你不是村里长大的,就别拿你的二手知识来跟我的亲身经历来扯了
如果你也同样农二代,那我们可以继续讨论一下不同年代和地域的农村差异
【 在 TaoTeCh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看你就是不知道农村在没有蜂窝煤时候是多惨
: 没有煤炭的时候,夏季烧水都要省着点烧,因为冬季只能靠麦秸垛里的麦秸秆撑一个冬季,而这个麦秸秆还是耕牛的过冬的饲料。所以,为了能安全的过冬,其他季节都很少烧热水,所以有客人来了,端一杯热水就是很高的礼遇了。
: 由于工业化,出现了比较便宜的煤炭,老百姓就没有了过冬的燃料焦虑,所以其他季节才敢烧热水。
: ...................
--
修改:icebupt FROM 219.142.152.*
FROM 219.142.152.*
你比我大,经历比我早小十年的左右,我在鲁中平原长大
柴/燃料的确是大问题。在平原地区主要靠枯草和农作物秸秆来支撑
我小时候还经常遇到背着筐去收集枯草来做饭用的人
但即便是燃料紧缺,我印象中从来没有哪家因为燃料少而不烧热水喝的情况
也许那时候已经因为煤炭的部分采用,缓解了一部分人的燃料需求,让负担不起煤炭的人有机会获得更多的枯草麦秸舍得用来烧水了?
但是农村地区习惯喝凉水而不是开水,我觉得燃料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根本的原因是- 喝凉水更方便
在水源没有寄生虫污染的情况下,除了泡茶煮饭,或者年老体弱之人,没有喝开水的必要。
我小时候家里不缺燃料,但我就是喜欢喝凉水,热水不能直饮要等水凉下来,一般都懒得等直接水缸里咕咚咕咚,中学时偶尔也自来水管拧开咕咚咕咚。
现代城市在燃料充足的条件下很多人也喜欢瓶装矿泉水或者桶装水直饮,而不是烧开了喝热水 — 所以我觉得农村喝凉水多,燃料不是主因
【 在 TaoTeCh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77年,安徽阜阳人
: 你要牢记一个规律:生物燃料的生长速度是远赶不上人类消耗的速度
: 平原地带,没有煤炭与石油的情况下,柴是个大问题
: ...................
--
修改:icebupt FROM 219.142.152.*
FROM 219.142.152.*
抱歉我上一贴言语不太礼貌
鲁中地区的话,来了客人一般都是倒水/烧水泡茶,直接倒白开水是很失礼的做法(我也不明白穷得叮当响的农村为什么会有家家户户都买二两茶叶备家里有人来串门一定要倒茶的习俗)
我那时候农村基本家家户户烧热水,但强壮年和小孩直接水缸里舀一瓢咕咚咕咚的情况也很多,不是因为燃料紧缺,纯是因为方便
【 在 TaoTeCh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搞笑,就是我们的现实
: 我们就是管白开水叫茶
: 热水是尽可能少烧、尽可能少喝(不是说不烧与不喝)
: ...................
--
修改:icebupt FROM 219.142.152.*
FROM 219.142.152.*
你说的这些我有零星的印象,但没有特别深刻的记忆
我应该是年幼时赶上了工业化前的尾巴,小时候农家肥还是主力,牛骡耕地,甚至还有人拉犁耕地,再往后化肥就越来越多,耕地也用拖拉机了
小时候不觉得有什么,结合你讲的更早十年的农村景象,现在回看,工业和机械真的是改变了农村
【 在 TaoTeCh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自来水……
: 我们村有自来水还是2015年左右的事情
: 你是没有经历过最苦的日子
: ...................
--
修改:icebupt FROM 219.142.152.*
FROM 219.14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