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历史留给清政府赶上世界潮流的时间并不短~~~
对于清帝越俎“授权”,民国方面一开始就保持着高度的政治警偈。孙中山在南北谈判期间提出清帝退位自己即辞去临时大总统的条件包括“清帝退位其一切政权同时消灭,不得私授于其臣”。与此同时,孙中山电告伍,再申其意:1、清帝退让系帝制消灭非止虚名;2、袁须受民国推举,不得由清授权;3、袁须对中外发表政见服从共和,以为被举之地。退位诏书颁布翌日,鉴于其中包括“授权”之意,孙中山致电袁世凯,严正指出:“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若果行之,恐生莫大枝节。执事明于理势,当必知此。”中山此言,义正词严,掷地有声,无可辩驳地阐明了民国主权的正当来源。
其实就是袁世凯自己,也未尝宣称是由清帝授权组建民国。1912年2月21日,袁世凯致电孙中山解释不能即行南下就职的原因说:“南行之愿,真电业已声明。然暂时羁绊在此,实为北方危机隐伏,全国半数之生命财产,万难恝置,并非由清帝委任也。孙大总统来电所论,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极为正确。现在北方各省军队暨全蒙代表,皆以函电推举为临时大总统,清帝委任一层,无足再论。”袁世凯这一表态异常重要,表明他已公开否认其统治权系由清帝授予因而具有合法性的说法并将自己纳人民国的“法统”。同年4月29日袁世凯在参议院发表演讲,称自己系“承五大民族推举”担任临时大总统,再次回避清廷“授权”组织临时政府之说。
除了书面及口头表态,清帝退位后统一临时政府组建的过程亦充分表明,袁世凯已在南方的政治安排面前完全就范,民国政府以将南方的共和政制拓展到北的方式把北方纳入民国的“法统”,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1912年2月16日,临时参议院议决《中华民国接收北方各省统治权案》,该院致大总统咨文称:“清帝退位,满清政府亦即消灭,北方各省统治权势必由中华民国迅即设法接收,以谋统一。”具体接收办法有5条:1、未立都督各省将原有之督抚撤除,另设都督为该省之行政长官,以昭划一;2、各省都督由各该省人民公举;3、各省谘议局改为临时省议会,一个月之内召集临时大会公举都督;4、公举之都督须经临时政府承认并由大总统补发委任状;5、以上所言各省系指东三省直隶河南甘肃新疆各省而言。通过该法案的实施,北方未独立各省从政治上被纳人中华民国的“统治权”范畴。
【 在 bocaj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笑,袁世凯根本不是孙文的继任者,孙文明确自己说是东南诸省推举,为了议和暂时就任,不是全国政府。“东南诸省久缺统一之机关,行动非常困难,故以组织临时政府为生存之必要条件”。而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也只是“暂时承乏”,一旦时机成熟,即辞待袁。2月12日,孙文即称:“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承认诏书的法律效力。而诏书明确"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孙文13日辞职,袁世凯3月10日就已经任命了内阁总理,成立了政府。共和政府在北京,后,临时参议院迁往北京。你所说孙文解职,根本是临时地方政府的职务,根本与全国公认合法政府无关。这能和继任总统相提并论么?
: 南北议和,东南诸省一方临时组织的是地方政府,袁世凯根据双方和议结果,由清帝诏书获得国家法统地位,组织了全国共和政府,南京临时参议院一方面承认这个结果前往北京,另一方面,根据和议结果袁氏也承认其做为临时议会存在并发挥作用。临时参议院到京后,还修改完善了临时约法。所以,第一个全国认可的共和政府是袁世凯组织的。若论地方共和政府,也是武昌首义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把不同政府相提并论为继任关系,那孙文是不是黎元洪的继任者?你不是水平问题,是为了屁股不顾基本常识。
--
FROM 220.194.45.*
南北统一是在清朝“统治权”消灭的前提下实现的,性质是先于清帝退位便已成立的中华民国“统一全国”而非清帝“授权”创建民国。参议院在袁世凯就职时致辞称“中华民国奠基于武汉起义”,既奠基在清帝退位之前,则在官方认知中民国非清帝授权建立应属无疑。南北谈判期间,伍廷芳致电孙中山,强调“催袁速使清帝退位,以为与满洲政府断绝关系之实证”。在伍看来,袁逼清帝退位,两者关系也就断绝,无“统治权”之授受可言。《清帝退位诏书》颁布后,伍廷芳宣称:“自此清国统治权全归消灭,中华民国统一全国,永无君主之余迹矣。”孙中山更是以民国临时总统名义宣布:“清帝退位,政权同时消灭。”
【 在 bocaj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谁什么时候说过袁氏是清庭私授或者是清庭委任?这是南北和议结果以及全国共同认可清帝逊位诏书法律效力的结果。你所说的民国主权在民,也就是全体国民,因此不可能是部分国民之政府可以自行获得。
: 全国公认之共和政府也是如此,总统府内阁袁氏主导,临时参议院南京政府主导,当然政府任职也有南京政府人员,参议院北迁后也吸纳了新成员。这个结果是协商妥协的结果,是全国认可的。单方面说一方的说辞,没有意义。
--
FROM 220.194.45.*
还是问你自己分得清主张还是共识么
袁大头接替孙文的临时总统位子,都是南京参议院选举的结果。
袁世凯宣誓效忠民国的誓词:“民国建设造端,百凡待治,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望,蕲达国家于安全强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乐利。凡兹志愿,率履勿渝!俟召集国会,选定第一期大总统,世凯即行解职。谨掬诚悃,誓告同胞。” 北洋军还没来得及修法,要遵守的宪法不会是大清律吧
蔡元培代表南京参议院接受袁世凯的誓词并代孙中山致祝词。袁世凯谦虚作答:“世凯衰朽,不能胜总统之任,猥承孙大总统推荐,五大族推戴,重以参议院公举,固辞不获,勉承斯乏。愿竭心力,为五大民族造幸福,使中华民国成强大之国家。” 袁大头很清楚自己的位子是从哪来的
【 在 bocaj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分的清什么是主张,什么是共识么?袁世凯还提出的“召开国民大会公决国体案”,此案由唐绍仪在议和中提出,也得到南方代表伍廷芳的认同。这能说南京临时政府收编全国么?无论如何,是双方议定才算数,这是不是常识?统治权消灭,由南京临时政府统一,从未出现在双方共识里,也不在议和协议内容中。协议框架大概内容有一、确定共和政体;二、优待清帝;三、推举先推翻清政府者为大总统;四、南北满汉出力将士,各享其应得之优待,并不负战时害敌之责任;五、组织临时议会,恢复各地秩序。你所统治权消灭不但不是前提连内容都不是,由南京临时政府统一全国只是一方主张而不是共识。你所举得例子无一不是单方面主张,我所说的都是共同认可,起码是一方主张,另一方认同的。你玩文字游戏说什么奠基,先不说这是一方主张,奠基与法统由来又有什关系?民国是全民之国,应代表全民的国民大会才能授予主权,临时参议院是么?自认为都不是。更不用说,如果单方面说了就算的话,为什么不提袁氏还说“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呢。
--
修改:karin FROM 220.194.45.*
FROM 220.194.45.*
袁大头也是南京参议院选出的。袁大头把持个啥,政体按约法是责任内阁制,宋教仁选举获胜只能使下作肮脏的手段了
【 在 bocaj 的大作中提到: 】
: 孙文是东南诸省临时政府推举的,袁世凯根本不是接的孙文的位子,临时参议院北迁,总统,内阁都是袁氏把持,这个政府才是全国认可的,国际也从未承认南京临时政府,都是承认袁世凯的政府。你又拿誓词玩文字游戏,当时根本未制定宪法,而且议定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袁世凯自谦之语也说了,自己的位子是五大族也就是全体国民推戴,并不是孙文给的。孙文12月21日才回国,议和都进行大半了,他凭什么给?
--
FROM 220.194.45.*
一百年中 西学东渐
屯门,西草湾,料罗湾海战 还行吧
【 在 LordNelso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么说明朝也有一百多年时间和西方接触呢
--
FROM 220.194.45.*
按照南京政府制定的规则来玩,开球权让给你袁大头也无关紧要。当然袁大头玩不过掀桌子耍无赖,那是另一码事
【 在 bocaj 的大作中提到: 】
: 和议内容就包括组织临时议会,临时参议院本身就是根据协议履行手续,且北迁改组,议员增加,改选了正副议长才成为代表全国的临时参议院,代行议会职责,而不是东南诸省临时成立的机构。总统府是袁氏把持,内阁总理是袁氏任命的唐绍仪,不是袁把持,还是孙不成?炮哥本来也跟宋教仁等尿不到一个壶里,俩临时参议院也跟南京临时政府矛盾重重,更不要说北迁改组后的了。
: 所谓责任内阁制政体,内阁从来不是参议院产生的,也没有一天实行,宋教仁胜选遇刺后,二次革命失败,参议院全都去支持袁大头了,改约法,改成总统制都配合的很。
--
FROM 220.19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