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诉衷肠到底是不是毛主席写的?
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我买的书里没有收录这一首,很多人说是伪作。
感觉毛这辈子遇到了艰难险阻太多了,而他当时的诗作永远都是乐观向上的,只看作品是看不出来当时环境有多么险恶。而这首诗传递的信息也太悲观了,感觉不像他的风格。
--
FROM 218.17.135.*
风格不对
而且语气像是毛手下人的。
一个忠贞,一个你我之辈,都不是毛的惯用文风
【 在 jackiefunny (Jackie)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 我买的书里没有收录这一首,很多人说是伪作。
: 感觉毛这辈子遇到了艰难险阻太多了,而他当时的诗作永远都是乐观向上的,只看作品是看不出来当时环境有多么险恶。而这首诗传递的信息也太悲观了,感觉不像他的风格。
: ...................
--
FROM 114.249.60.*
同问。但也没有看到很明确否认的考证。
词是好词。
还有一个版本说是“父母忠贞为国酬”,就更不象了。
有人说是两人唱和之作, 下半阕是主席填的
【 在 jackiefunny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 我买的书里没有收录这一首,很多人说是伪作。
: 感觉毛这辈子遇到了艰难险阻太多了,而他当时的诗作永远都是乐观向上的,只看作品是看不出来当时环境有多么险恶。而这首诗传递的信息也太悲观了,感觉不像他的风格。
--
FROM 223.104.38.*
文风就不像
--
FROM 202.106.177.*
肯定不是,毛不会写这样的东西。
【 在 jackiefunny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 我买的书里没有收录这一首,很多人说是伪作。
: 感觉毛这辈子遇到了艰难险阻太多了,而他当时的诗作永远都是乐观向上的,只看作品是看不出来当时环境有多么险恶。而这首诗传递的信息也太悲观了,感觉不像他的风格。
--
FROM 218.89.177.*
《党的文献》2002年第2期:
另一个例子是所谓老耄晚年填的一阕词《诉衷情(父母忠贞为国酬)》。现在它已经被许多鉴赏老耄诗词的册子所收录。实际上,它根本不是老耄的作品。这只要仔细研究这首词初始版本所持依据就可以明白。这首词最早见之于1986年10月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小说集《老耄故事》。作者舒群在书中讲到引录这首词的依据时说得很清楚:它是得之于传闻,“无法查对核实”的。后来,一位与舒群熟识的同志写了一篇书评,明确指出:“舒群同志在这篇小说里,引用了当时流行的误认为是老耄的一首词:'父母忠贞为国酬……(笔者略)'。老耄同志的晚年确实写过一些诗词,但上引的这一首却已证实完完全全不是出自他的手笔。”[4]这么多年来,没有任何根据可以确认老耄写过这首词。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陈晋曾经肯定地指出:“该词已经证实并非出自老耄的手笔。”[5]
[4]计小为.评舒群的《老耄故事》[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0,(3):93.
[5]陈晋.老耄与文艺传统[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382.
【 在 jackiefunny (Jackie)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 我买的书里没有收录这一首,很多人说是伪作。
: 感觉毛这辈子遇到了艰难险阻太多了,而他当时的诗作永远都是乐观向上的,只看作品是看不出来当时环境有多么险恶。而这首诗传递的信息也太悲观了,感觉不像他的风格。
: ...................
--
FROM 163.125.192.*
不是毛的作品,虽然当时流传极广,但确实不是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在 jackiefunny 的大作中提到: 】
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我买的书里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FROM 223.104.41.*
保爹保妈派的写的,毛晚年怎么可能说“天下红遍”,“天下变色”还差不多
【 在 Gatsby (荆棘鸟) 的大作中提到: 】
: 同问。但也没有看到很明确否认的考证。
: 词是好词。
: 还有一个版本说是“父母忠贞为国酬”,就更不象了。
: ...................
--
FROM 221.218.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