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彭德怀幼年家境一问
西行漫记出错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内容是经彭总自己确认过的,公开发表后彭总也没提出过异议。
彭总早年和晚年对这段经历的感受不一样,是最可能的。
【 在 rivo9 (figh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早有人发现了。一般认为是《西行漫记》写错了。以《彭德怀自述》为准。
--
FROM 27.38.192.*
有个地方说过斯诺采访红军领导人的记录方法:当事人口述,由红军里懂英语的翻译成英语,斯诺先用英语记录,然后重译成中文,进行订正。
除了老耄,其他人的记录并不算长,核对一下不用多少时间。而且这也算政治任务。
【 在 kingwang99 (飞吧) 的大作中提到: 】
: 哪里有确认?老革命们天天正事都忙不完,哪有可能去逐一核对?
--
FROM 27.38.192.*
西行漫记里对老耄的采访是这么描述的:
吴亮平坐在我身旁,把老耄的柔和的南方方言译成英浯,在这种方言中,“鸡”不
是说成实实在在的北方话的“chi”,而是说成有浪漫色彩的"ghii”,“湖南”不是
“Hunan”,而是“Funan”,一碗“茶”念成一碗“ts’a”,还有许多更奇怪的变
音。老耄是凭记忆叙述一切的;他边说我边记。我在上文已经说过,我记下的笔记
又重译成中文,加以改正。除了对耐心的吴先生的句法作了必要的修改以外,我并没
有把它作文学上的加工
【 在 kingwang99 (飞吧) 的大作中提到: 】
: 呵呵,红军里懂英语的有几个?还中翻英英翻中颠倒几次?这么复杂光荣的事,这个翻译怎可能没记载和会议存世?斯诺出版书籍的时候,致谢里怎可能不提?
--
FROM 27.38.192.*
kingwang真是一如既往死不认错,他转进到了 书稿的文字核对 上了。
【 在 Qlala (Qlala) 的大作中提到: 】
: 斯诺自己的说法 还不如你所谓的考证靠谱?
: 书中每段内容几乎都说了成书过程
:
: 【 在 kingwang99 的大作中提到: 】
: : 请参见我的考证,你不看看西行漫记啥时候才出来的?怎么个核对法?采访记录的简单核对(主要还是中英文材料相互核对)跟将相关事实逐一和毛刘周朱彭核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 :
https://www.mysmth.net/nForum/#!article/Modern_CHN/658837--
FROM 27.38.192.*
翻了一下,“致谢”里虽然没提,但正文里是有的:
彭德怀和老耄虽是湖南同乡,在成立红军以前却没有见过面。彭德怀说话南方口音很重,快得象连珠炮。只有他慢条斯理地讲得很简单的时候我才能听懂,但他总是很不耐烦慢条斯理地说话。在这次谈话里,北京一位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做我的翻译,他的英语很好。我希望他仍活着,总有一天会读到我在这里对他表示的最深切的感谢。
【 在 kingwang99 (飞吧) 的大作中提到: 】
: 呵呵,红军里懂英语的有几个?还中翻英英翻中颠倒几次?这么复杂光荣的事,这个翻译怎可能没记载和会议存世?斯诺出版书籍的时候,致谢里怎可能不提?
--
FROM 27.38.192.*
“穿越前线已经丢掉不少重要的原始采访记录,有些文字就是靠记忆写的”
这给个出处吧
【 在 kingwang99 (飞吧) 的大作中提到: 】
: 呵呵,斯诺是辗转到北平才开始写的西行漫记英文版报道,抵达北平的时候,他穿越前线已经丢掉不少重要的原始采访记录了,有些文字就是靠记忆写的,找哪个去核对?
: 中英文核对,跟找当事人核对能是一回事?你们说了半天一根毛的证据都没有。
--
FROM 27.38.192.*
你这家伙,又转进了。
我这个回复是回应你前面说
“: 呵呵,红军里懂英语的有几个?还中翻英英翻中颠倒几次?这么复杂光荣的事,这个翻译怎可能没记载和会议存世?斯诺出版书籍的时候,致谢里怎可能不提?”
【 在 kingwang99 (飞吧)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你这明明说的是采访手记的事,只说了翻译,呵呵,哪里说找毛周朱彭核对了?
:
: 【 在 laofu 的大作中提到: 】
: : 翻了一下,“致谢”里虽然没提,但正文里是有的:
: : 彭德怀和老耄虽是湖南同乡,在成立红军以前却没有见过面。彭德怀说话南方口音很重,快得象连珠炮。只有他慢条斯理地讲得很简单的时候我才能听懂,但他总是很不耐烦慢条斯理地说话。在这次谈话里,北京一位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做我的翻译,他的英语很好。我希望他仍活着,总有一天会读到我在这里对他表示的最深切的感谢。
--
FROM 27.38.192.*
这个呢,当然应该以彭总自述为准。不过这里讨论的是,到底是斯诺出错了,还是彭总当年的确给过一个不同的版本。
【 在 hidenfly (hiden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个是对党的交代材料。
: 一个是对外的宣传材料。
: 等级差的不知道哪里去了。
: ...................
--
FROM 27.38.192.*
没错,仔细看的话,大多数内容不是直接矛盾的,有的只在西行漫记里出现,另一些只在彭总自述里。
但的确,从西行漫记里可以推出彭总和他爸、他奶奶的关系都挺紧张,而在彭总自述里则都还可以。
所以我倾向于这是彭总早年和晚年的感受不一样,选择的事例不一样。
我5年级左右先看了西行漫记,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另一个版本是无耻文人为了塑造彭总高大形象整出来的。直到看了彭总自述。
【 在 whiho (逢赌必输~聚散两依依)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感觉这俩事儿不一定是冲突的
--
修改:laofu FROM 27.38.192.*
FROM 27.38.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