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吕正操运气真好
而且完了立马把晋绥根据地交给他领导。
不过话说回来,丢冀中这事也不能怪他,实在鬼子太厉害。五一大扫荡时候,各根据地都不好过:冀南根据地也丢了,连八路军总部所在地也被端了,副参谋长左权牺牲。
【 在 liyiyouwan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冀中丢得干干净净
: 发自「今日水木 on SM-N9860」
--
FROM 120.244.226.*
有这事?
不过行军作战期间生火做饭,这个避免不了吧?即使不做饭,敌人也可能通过其他线索发现他们
【 在 liyiyouwanan 的大作中提到: 】
: 逃命过程中埋锅造饭导致全军覆没是他的锅吧?
: 发自「今日水木 on SM-N9860」
--
FROM 120.244.226.*
那会儿南边的冀南根据地也沦陷了,只是因为华北日军很多兵力被抽调去南方参加浙赣会战,无力再按计划驻兵盘踞下来,冀南根据地才得以恢复。冀南军区后来跟冀鲁豫合并到一起了
但鬼子对冀中志在必得,留下来屯兵驻守,直到1944年根据地才逐渐得以恢复。
【 在 zea 的大作中提到: 】
: 东边,渤海
: 南边,冀鲁豫
:
: ...................
--
FROM 120.244.226.*
根据日军的判断,冀中军区是晋察冀全部边区、特别是北部太行山区根据地的物资供应地,能为太行地区根据地提供大量的各种物资、武器和被服的原料以及精密武器等军需品,并且担负着从北京、天津、青岛、济南运进各种物资的重要任务。此外冀中还担负为基干部队补充人员的工作,可见冀中的地位很重要的。
在时机选择上,五一大扫荡时,冀中正处于枯水期,行军中渡河并不困难,而高粱也没有长起来,便于日军搜索隐藏起来的共军。
【 在 zea 的大作中提到: 】
: 日军也如民国军阀,重视一省中部,忽视多省交界。
: :
--
FROM 120.244.226.*
确实威胁到平汉线、津浦线等重要交通线。不过在冀中军区的区划上,平津其实处于其边缘地带。日军选择冀中作为扫荡的重点地区,除了威胁到交通线,还因为其丰富的物产和对太行抗日武装的重要支持作用。
至此,东起津浦路、西至平汉路、北起平津、南至沧(县)石(家庄)路之间的冀中根据地初步建立起来,并成为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42年“五一”大扫荡后被破坏。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9118036.html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冀中的中心就是平津,鬼子重点扫荡非常正常,否则运兵运物资都很麻烦。
:
--
修改:chenqnet FROM 120.244.226.*
FROM 120.244.226.*
我说呢,根据地供应粮食和棉花很正常,里面居然还说有精密武器……原来如此。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和上海对苏中一样,很多重要的医疗物资化学制剂原料都是从平津运入根据地的。
--
FROM 120.244.226.*
冀中军区都撤消了,领导和大部队都走了,直到1944年才开始恢复。
影片《平原游击队》的故事就是以冀中沦陷后,为了给山区抗日力量筹粮和为将来的武装斗争作准备,李向阳下山来到冀中老根据地一带活动这么个事为背景的。里面可以清楚看到,当地是在日伪军的统治掌握之下。片中虽然没有明说是取材于冀中根据地,只是说平原地区,但该片两位导演都是冀中根据地出身,编剧也是晋察冀出来的。
【 在 bocaj 的大作中提到: 】
: 什么叫重建?本来就是敌后,敌人真想来来就是了,晚上是武工队的天下,基本群众都是可以控制的。鬼子都知道治安战效果不佳,即便是地图上标成了治安区。我爷爷就是38年入党的老冀中,老家甚至一天都不是解放区,虽然离冉庄(著名的地道战圣地)没多远,但是是敌占区。这个所谓敌占区,维持会的,什么保长甲长,都是我们的人(或者说投靠),给日本交的粮食,从来都能准确的被武工队半路获得。我爷爷一次被鬼子抓了,周边这帮保长甲长啥的比他们自己人被抓还急,生怕救不出来被当汉奸给镇压了(就是这么恐怖,晚上自不必说,白天武工队都到处横着走)而且这也是乡亲,咋能不救。整个基层都是控制很得力,怎么能说丢了?
: :
--
修改:chenqnet FROM 120.244.226.*
FROM 120.244.226.*
都没看过,只那几个电视台经常播的几个比较突出的片子还有点印象。
《平原游击队》的背景以前也没太细琢磨,接触了些冀中根据地的资料后才想起来去查的。
【 在 zea 的大作中提到: 】
: 敌后武工队 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小说,前期都是非常困难的状态。
: 两面保长多了,那是修补恢复之后。
: :
--
FROM 120.244.226.*
那不过是鬼子的控制力不够深入,但五一大扫荡后,公开的抗日政权应该是没有了,虽然各村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自治,但没有我方公开政权,同时日伪一定会有一定程度的控制,这就是沦陷了。
别的不说,1942年-1943年沦陷期间,那里肯定给鬼子交过粮食吧?这些粮食本来应该交到我方队伍手里让抗日力量发展壮大的。
【 在 bocaj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部队本来就没咋见过,也不是控制基层的主要因素。早就是沦陷区,扫荡后该啥样还是啥样。当然有些早就是解放区的,不那么明目张胆了。对我老家来说,只有鬼子来了那几次的区别,大家逃到周边,鬼子走了再回来,这并不都是军队或者军属,谁也不敢保证鬼子只杀这些人,先躲一躲的好。鬼子来一次就是家家带孝,并不奇怪,全村基本都是亲戚,到80年代还是死一个人,三分之一的家里就带孝,春联贴蓝色的了,赶上一下子死几个人几乎家家春联都是蓝的,白的(亲缘更近的贴白的)……
: 冀中农村,鬼子从来没控制过基层。这不是冀中人民民族气节问题。青纱帐季节,晚上,几乎出了炮楼就是土八路的天下。即便想当汉奸,哪个跟自己小命过不去?我爷爷当时说,抗战时候其实没啥危险的,到处是自己人,真正危险的是解放战争后期,自己成了惊弓之鸟了,kmt势力还是很强的,三青团,天主教势力渗透很厉害,晚上反而不敢出门了,kmt在暗处放枪,破坏。反过来了。人家也有自己暗线,他得带人去破案,挖出特务。人家还会反间计,给我家院墙里埋上三青团团徽,这下好了,他自己说不清被抓走审问去了……
: :
--
FROM 120.244.226.*
看到过一种说法,根据地的地盘也分核心区和边缘地带。在核心区是光明正大的TG公开政权,象你们那里允许两面政权的地方,都是根据地边缘跟敌人反复拉锯的地区。所以你们那里可能不是典型的根据地政权。
【 在 bocaj 的大作中提到: 】
: 事实上,鬼子在冀中平原这个粮仓,粮食一天也没自给过,更别提拉到外面去了……日军自己战史有记录的。控制力不是不够深入,而是仅够维持交通线据点的生存,42年最困难的时候也是这样。43年的时候,远离交通线的炮楼就被拆的七七八八的了。日军甚至都认为治安形势都不如五一大扫荡前了。所谓政权不公开,其实是公开的维持会性质的只是牌子不同,大部分原班人马就是tg的人,冀中出了县城就没汉奸,是因为没命当汉奸……交粮食问题,肯定有的,我只是说这些粮食不够日军自给的。日军从山西,山东也搜刮过粮食,煤炭等,这些不是所谓沦陷的证据。冀中本就不适合大部队活动,没有大部队情况下,基层能如此,也很说明问题。
: :
--
FROM 120.24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