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吕正操运气真好
吕在东北职位高,很大程度是原东北军的名号。
朱总司节命令下,吕正操~万毅~张学思带部队,打回东北来了。
【 在 xiaohe1217 的大作中提到: 】
: 程子华能力太强,活都让他干了,
: 吕到了东北狠吃亏,没有根据地建设经验
: 本来吕是东北副司令的
: ...................
--
修改:zea FROM 117.143.101.*
FROM 117.143.101.*
东边,渤海
南边,冀鲁豫
【 在 lazygam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冀中平原很难守。
: 你看看有几个平原根据地的。
:
--
FROM 117.143.101.*
三项任务,巩固冀中根据地,帮助冀中三纵发展,扩大兵力。
这个数据只是人数,差不多一年的发展人数属于正常。没说回去了多少,留在冀中多少。一部分老兵留下换新兵带走,一个换几个都不亏。
回去主要是因为359回陕甘宁,晋绥根据地空虚。
【 在 lazygam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
: 贺老总兵不够了,跑到冀中来征兵。
: ”一二○师离开冀中的时候,已由来时六千四百多人,发展到二万一千九百多人,扩大了两倍多。”
: ...................
--
修改:zea FROM 117.143.101.*
FROM 117.143.101.*
日军也如民国军阀,重视一省中部,忽视多省交界。
【 在 chenqnet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会儿南边的冀南根据地也沦陷了,只是因为华北日军很多兵力被抽调去南方参加浙赣会战,无力再按计划驻兵盘踞下来,冀南根据地才得以恢复。冀南军区后来跟冀鲁豫合并到一起了
: 但鬼子对冀中志在必得,留下来屯兵驻守,直到1944年根据地才逐渐得以恢复。
:
--
FROM 117.143.101.*
敌后武工队 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小说,前期都是非常困难的状态。
两面保长多了,那是逐步恢复之后。
【 在 chenqnet 的大作中提到: 】
: 冀中军区都撤消了,领导和大部队都走了,直到1944年才开始恢复。
: 影片《平原游击队》的故事就是以冀中沦陷后,为了给山区抗日力量筹粮和为将来的武装斗争作准备,李向阳下山来到冀中老根据地一带活动这么个事为背景的。里面可以清楚看到,当地是在日伪军的统治掌握之下。片中虽然没有明说是取材于冀中根据地,只是说平原地区,但该片两位导演都是冀中根据地出身,编剧也是晋察冀出来的。
:
--
修改:zea FROM 117.143.101.*
FROM 117.143.101.*
就是作为一个局部的例子,土工相比日军国军的高效清廉。
一方手里半控制就是收益,一方手里半控制就是亏。
日军和国军,大军云集能赶走但不能彻底搞定,收益不够大军消耗。亏。
撤掉大军用二流部队,基本控制。两面保长逐步多了,收益减少,亏。
用三流部队,送装备。更亏。
【 在 bocaj 的大作中提到: 】
: 事实上,鬼子在冀中平原这个粮仓,粮食一天也没自给过,更别提拉到外面去了……日军自己战史有记录的。控制力不是不够深入,而是仅够维持交通线据点的生存,42年最困难的时候也是这样。43年的时候,远离交通线的炮楼就被拆的七七八八的了。日军甚至都认为治安形势都不如五一大扫荡前了。所谓政权不公开,其实是公开的维持会性质的只是牌子不同,大部分原班人马就是tg的人,冀中出了县城就没汉奸,是因为没命当汉奸……交粮食问题,肯定有的,我只是说这些粮食不够日军自给的。日军从山西,山东也搜刮过粮食,煤炭等,这些不是所谓沦陷的证据。冀中本就不适合大部队活动,没有大部队情况下,基层能如此,也很说明问题。
: :
--
FROM 117.14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