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苏联当年为什么要帮助中国建设工业体系
斯达舒就是全力把家底弄厚啊,对德作战初期战略战术以及之前准备部署都一无是处。厉害的地方是一早就算准了必然要打,全力提升战争潜力。二战后很多地方是因为自己战争损失太大,妥协很多,不能说错,但一些机会丧失了。
【 在 Queeny 的大作中提到: 】
: 斯大林就是家底不够厚,
: 他如果当初在北朝鲜硬抗美帝,地位不会比教员弱。
:
: ...................
--
FROM 222.131.246.*
苏联勒紧裤腰带弄重工业军工的时候,元首还落魄着呢……
斯达舒确实知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元首迟早当厕纸,甚至自己也准备适时当厕纸,但这一点不能否定其战前部署和初期指挥的失当,甚至到五月末德军没有行动,他亲自说今年敌人不回来了……做了准备和准备不足,没有料到不矛盾。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德国全力往东线运兵,看不出要打那是傻子
: 只是他错误估计了开战时间,因为德军确实没有装备冬装
--
FROM 222.131.246.*
大清洗是更优先级高的战略,指挥官的大批自损肯定影响战斗力,这一点斯达舒估计不足当然也是准备工作不好的例证。准备的不好,和没有准备是有区别的。
【 在 papo 的大作中提到: 】
: 斯大林灭了5个红军元帅中的3个、图哈切夫斯基基本被灭满门,16个集团军的军长砍了15个,开战苏联靠什么抗纳粹?否则哪有后来的朱可夫
--
FROM 222.131.246.*
实际上三线建设前,战备都不是最主要考虑。命令经济,各大区是要平衡的,沿海省份一点也没少。分布大体均衡。
【 在 samul12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不考虑军事,纯经济考虑的话,建国后不搞外向型经济,那么在国家中部建设工业最划算。
: 实际也是这么安排的,最后投入施工的150个项目中,包括民用企业106个,国防企业44个。在106个民用企业中,除50个布置在东北地区外,其余绝大多数布置在中西部地区,其中中部地区29个,西部地区21个;44个国防企业,除有些造船厂必须摆在海边外、布置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有35个。
: 整体来说就是个应对大战的防御式布局,
--
FROM 222.131.246.*
运费不是关键,80年代到处是乡镇企业,不只是沿海,真正有规模上下游配套等聚集优势是2000年前后的事。很多沿海是有政策倾斜,先上车后补票之类,不是行政手段背书,没人敢这么搞。这是法律问题了都。
【 在 samul12 的大作中提到: 】
: 改开后,我们搞外向型经济,立刻就在沿海建设新工业基地,
: 因为陆运运费是海运的十倍不止,把工业基地放在东北或者内陆,经济上跟其他国家的沿海工业基地无法竞争。
: 既然工业基地在沿海,一旦有了能力,就一定要至少建设一支拒止型海军,或者换个思路,建设一个核武库,保证没人敢对我们的工业基地动手。
--
FROM 222.131.246.*
单项技术也许值得你的膝盖,不值得中国的……
美国马仔足够多,美国不需要中国也没有提供类似的作用,苏联当时也没有提供什么高科技,只是中国需要的是技术和产业发展,苏联愿意合作,仅此而已。苏联别的盟友更希望苏联真正拿出所谓真金白银,硬通货,物资这些,自己干活还是累不是?你这样曲解,二极管,不知道是什么心理?
【 在 foreverdh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请美帝现在在中国建芯片和光刻机厂,我们愿意付出非常多的现金和实物,只要能像苏联那样又建又培训,贸易战咱都好说,我们还给你美爹烧高香拜拜,祝美帝在叱诧蓝星几十年
:
--
修改:bocaj FROM 222.131.246.*
FROM 222.131.246.*
按照当时沿海与内陆的划分,150个施工项目中内陆安排了118项,占全部项目的79% ,沿海地区占约21%。
比如河北
原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中河北有8项,河北建设银行拨付建设单位和地质勘探单位资金达33.1亿元,圆满地完成了。
1.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前身华北制药厂是我国最大的制药企业,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公司的前身华北制药厂是中国 "一五"计划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由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中的抗生素厂、淀粉厂和前民主德国引进的药用玻璃厂组成.
2.保定胶片厂
3.保定化纤厂
4.604造纸厂
5.石家庄棉纺厂
6.邯郸棉纺厂
7.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是国家520家重点企业和河北省大型支柱性企业集团之一,其前身承德钢铁公司创建于1954年, “一五”时期,曾名为“热河钒钛联合工厂”,被列为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
8. 峰峰马头(中央)洗煤厂
【 在 samul12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是你看156个项目,除了造船厂,基本很少摆在沿海的。
: 很不均衡吧
--
FROM 222.131.246.*
俄国历史上连桥都不咋会造,被认为很蠢,中世纪西欧都不咋地,还看不起斯拉夫人,发达是很后来的事儿。不配提比较。
【 在 siven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有啥奇怪。。。难道你觉得中国人整体素质能跟俄罗斯人比?
--
FROM 222.131.246.*
其实并没有那么乐观,二战爆发前几天才弄出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还知道不会保险。事实上,德国39年到41年的实力膨胀远超苏联预期,对比也更加有利了,德国早动手不一定能有41年的效果。斯大林确实对自大清洗带来的军队战斗力损失缺乏估计,也过高的估计了西线形成对峙均势的可能。甚至还准备收拾在西线战败的德国。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的思路和珍珠港前的罗斯福一样,都是希望通过各种手段尽可能拖晚开战时间给国内准备的时间,但是无论是德国还是日本都没有给机会。
--
FROM 114.254.2.*
哪个没给?白给的除了三亿美元无息贷款,还有啥?
【 在 nikezh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给了什么钱什么实物?
--
FROM 114.2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