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苏联当年为什么要帮助中国建设工业体系
苏联在军事上害怕的是两面受敌,所以需要中国顶得住。
要中国顶得住就要求中国有一定的国力,所以要帮中国建立工业体系。
美国投资欧洲和日韩基于一样的军事原因。
从美国本土调集力量送往一线损耗大而且时效性差,要在对抗的一线,建立一系列有力的盟国,以备在战争时可以调动相关力量。
如果没有苏联,美国完全可以像对待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一样对待战后的日本,持续打压耗死一代人,让工业能力无法重建。
同一个备战的理由,中国和苏联要把工业体系建立在东北这个边陲寒冷,运输和建设成本都更高,但是靠近苏联相对安全的地区。
【 在 xrs 的大作中提到: 】
: 像现在美帝在中国建厂不行吗?非要让中国学到技术,而且是手把手教。
: 没想明白。
--
FROM 120.243.27.*
bingo
【 在 cyclonev 的大作中提到: 】
: 巨大的小弟,发刀耗费大,还不如教他造刀,帮忙冲在前面。
:
--
FROM 120.243.27.*
好多技术都是买的,当然有买不到。
【 在 lovegxj 的大作中提到: 】
: 技术拿钱买得到?多去读读书吧。靠自研中国得比现在落后30年。
--
FROM 120.243.27.*
如果不考虑军事,纯经济考虑的话,建国后不搞外向型经济,那么在国家中部建设工业最划算。
实际也是这么安排的,最后投入施工的150个项目中,包括民用企业106个,国防企业44个。在106个民用企业中,除50个布置在东北地区外,其余绝大多数布置在中西部地区,其中中部地区29个,西部地区21个;44个国防企业,除有些造船厂必须摆在海边外、布置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有35个。
整体来说就是个应对大战的防御式布局,
【 在 bocaj 的大作中提到: 】
: 苏联自己劳动力都缺,工厂不是永动机,是要人运营的,苏联不是盖了厂房给了机器(其实是收了现金和实物的,中方也有投入)就万事大吉了,培训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是最基本的,完全派人来运营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协议合同都包含这部分内容,当时也没知识产权转让授权的说法,所以不存在什么技术恩赐的说法。是双方平等合作达成一致的。
: 最后,当年东北的工业产值是全国七成,基础好,所以建设东北基地最经济也最合适,且从项目分配上,其实也是兼顾了关内有基础的地方。并不是主要从靠近苏联考虑。
--
FROM 120.243.27.*
改开后,我们搞外向型经济,立刻就在沿海建设新工业基地,
因为陆运运费是海运的十倍不止,把工业基地放在东北或者内陆,经济上跟其他国家的沿海工业基地无法竞争。
既然工业基地在沿海,一旦有了能力,就一定要至少建设一支拒止型海军,或者换个思路,建设一个核武库,保证没人敢对我们的工业基地动手。
【 在 bocaj 的大作中提到: 】
: 苏联自己劳动力都缺,工厂不是永动机,是要人运营的,苏联不是盖了厂房给了机器(其实是收了现金和实物的,中方也有投入)就万事大吉了,培训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是最基本的,完全派人来运营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协议合同都包含这部分内容,当时也没知识产权转让授权的说法,所以不存在什么技术恩赐的说法。是双方平等合作达成一致的。
: 最后,当年东北的工业产值是全国七成,基础好,所以建设东北基地最经济也最合适,且从项目分配上,其实也是兼顾了关内有基础的地方。并不是主要从靠近苏联考虑。
--
FROM 120.243.27.*
俄国人还是有白人对黄种人的轻视,现在的俄国人都有,当年肯定也少不了。
他们当年肯定没想到还有地位颠倒的今天。
【 在 watersigh 的大作中提到: 】
: 抗美援朝的回报
: 另外 当时的大毛也没发现兔子能发展到今天的样子
: 发自「今日水木 on Android」
--
FROM 120.243.27.*
我们是把自己当人才学会的。
【 在 KaedeLongKou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狗都当出优越感来了,佩服佩服
:
--
FROM 120.243.27.*
我朝还占了南海很大一块呢。
能占便宜能吃亏,正常的人生。
【 在 alpaca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及你朝把部分白头山送给朝鲜,把一个岛送给越南
--
FROM 120.243.27.*
美国和西欧。
刚好赶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机器技术随便买,人员都直接过来工作,有个黑人还入了苏联籍。
【 在 vehicle9 的大作中提到: 】
: 苏联自己怎么从半农奴制国家一跃成为发达国家的,谁帮他实现工业化、高科技?
--
FROM 120.243.27.*
可是你看156个项目,除了造船厂,基本很少摆在沿海的。
很不均衡吧
【 在 bocaj 的大作中提到: 】
: 实际上三线建设前,战备都不是最主要考虑。命令经济,各大区是要平衡的,沿海省份一点也没少。分布大体均衡。
--
FROM 120.2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