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张国焘问题本质上还是个人品质卑劣
1937年,党中央指示收监于北平国民党监狱中的地下党员采取“假自首”的方式出狱继续斗争,
刘格平是唯独没有执行这一指示的人。
关于这事,陈伯达跟薄一波还打过嘴仗。
陈伯达二子陈晓农编纂的《陈伯达最后口述回忆》:
文革中有所谓薄一波等“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文革后得以平反。以陈晓农的说法,事实上薄一波等当年是在中共中央同意“履行一个不反共不发表的简单手续”的前提条件下,却发表了《反共启事》出狱的,陈晓农认为,当薄诬指陈伯达是叛徒时,实际上是为自己做过的事有点儿心虚。
陈伯达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安子文、薄一波、杨献珍他们平反是应该的。那件事责任不在他们。但是薄一波自己平反了,就说别人是叛徒,这就没有道理了。除了薄一波,其他人好像没有这样。七大时,薄一波是代表资格审查委员。八大时,他的好朋友安子文是代表资格审查委员,安子文又长期担任组织部长。我如果真有问题,他那时说一句话,我能当选吗?他现在有了权,就可以不讲道理了。”(《陈》页350-351)
陈晓农写道:“笔者以为薄一波本不必为这个历史的环节感到心虚,毕竟那时环境复杂多变,难以不出纰漏。他已获平反,无人再议此事,可他偏偏放心不下,以为陈伯达接触情况多,是半个知情者,若不封住其口,心中总是不安。而封住其口的绝好办法,就是继续维持文革中给陈伯达戴上的‘叛徒’帽子。因为在中共历史上,只有把人定为叛徒,才能抹杀他的一切,他所做过的一切有益的工作,他所说的一切话,统统都被视为假的,无人再敢相信。当年薄一波对不服从在‘反共启事’上签字决定的刘格平那样耿耿于怀,恐怕也是出于同样的心病。”(《陈》页355)
【 在 ousia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什么新料吗?
: 常规的认识,似乎是修养批准的,未经过教员
: 究竟教员知不知道这事?
: ...................
--
修改:jfs2 FROM 221.221.150.*
FROM 221.221.150.*
张1924叛变铁证如山,这跟贺龙文革完全两回事。
张的证据是1951年就发现的,
而且张早已经2次叛变投敌,
根本没必要去伪造他以前叛变的证据,
事实上1951年发现的叛变证据也一直没有被宣扬,
一直到1981年才被党史研究人员拿来发文章,
直到今天大多数人也不知道有这事吧。
【 在 shunderen 的大作中提到: 】
: 郭涛在红四有很高的威望,这么说吧,如果你在郭涛手下,很可能不会问这些
: 在红四被迫北上后,郭涛和陈昌浩分裂,常昊向东,郭涛向西
: 郭涛就去前线军营,向徐帅,李木匠的人哭诉,立马这些人就跟郭涛干
: ...................
--
FROM 221.221.150.*
另外张的所谓威望有两个原因,
一是他作为党的高级领导人所自带的光环,
二是他把红四绝大部分创建者和知识分子出身的高层领导者基本都给杀光了,
在这种恐怖氛围下被他提拔起来的文化程度极低的农民出身将领对他产生的敬畏,
并不是说他这个人本身有什么才干。
他在红四起的基本是反作用,
最终西路军的悲剧也离不开他的干系。
【 在 shunderen 的大作中提到: 】
: 郭涛在红四有很高的威望,这么说吧,如果你在郭涛手下,很可能不会问这些
: 在红四被迫北上后,郭涛和陈昌浩分裂,常昊向东,郭涛向西
: 郭涛就去前线军营,向徐帅,李木匠的人哭诉,立马这些人就跟郭涛干
: ...................
--
FROM 221.22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