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金门失利为啥不追究责任人的过错?
叶飞是最大责任人。
10月24日,28军向10兵团报告将于当晚对金门岛发起攻击的决心。这时忙于接管工作的兵团首长才放下手头工作,开会研究作战情况。2天前的10月22日,兵团情报部门就截获了胡琏向蒋介石请示12兵团去向的电报,电报中胡琏要求将部队撤到台湾,但是蒋介石要求其增援金门的回电没有被截获。兵团电台侦察胡琏兵团18军的1个师已于20日抵达金门海域。因此,叶飞知道胡琏兵团已离开汕头,但主力具体去向尚不清楚。而28军方面得知相关情况则更早一些,早在10月10日结束的大嶝岛战斗中就抓获了胡琏兵团下属11师31团的俘虏,而且该军侦察部门也发现了开到料罗湾的国民党海军舰队和登陆部队。由于无法确定胡琏兵团是增援金门还是撤回台湾,叶飞最终判定胡琏部仍在海上徘徊(即不愿增援金门而选择磨洋工),并决定按原计划向金门发起攻击。
【 在 shunderen 的大作中提到: 】
: 饶陈粟,说饶很轻敌,陈说他和饶有分歧,粟当时整天不说话,非常忧愁
: 显然锅是饶的,他是华东军区的老大
: 直接的锅,当然是叶飞,他是老总的人,估计给说了不少好话,胜败兵家常事
: ...................
--
FROM 221.221.150.*
叶飞两次自请处分。
太祖明确表示:金门失利,不是处分的问题,而是接受教训的问题。
【 在 luoxiaogu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啥没有军法审判叶飞?
:
--
FROM 221.221.150.*
萧锋后来仅评了个大校,
还是受金门的影响了。
萧锋及其后人说:
萧锋越级向老首长粟裕进行了汇报,并将向兵团提出的“三条件攻金”,再次向粟裕进行了请求。
粟裕立即感到金门“此时敌情发生重大变化”,登陆作战不可轻敌大意,作出了“三不打”指示。
这样责任就完全在叶飞头上了,萧锋不但无过反而有功。
但叶飞否认有这个“三不打”指示。各种档案里也找不到有过“三不打”指示的证据。
这事就成了争议。
【 在 baobd 的大作中提到: 】
: 萧峰咋办?
: :
--
FROM 221.221.150.*
这事赖不到中央。
主要还是叶飞等10兵团指挥人员的失误,
最多粟裕等负一些领导责任。
http://www.shkjdw.gov.cn/c/2014-05-30/490846.shtml
严重注意攻击金门岛失利的教训
各野战军前委、各大军区:
据第三野战军粟裕、袁仲贤、周骏鸣[1]三同志十月二十八日致第十兵团叶、陈[2]及福建省委电称,十月“二十七日八时电悉。你们以三个团登陆金门岛,与敌三个军激战两昼夜,后援不继,致全部壮烈牺牲,甚为痛惜。查此次损失,为解放战争以来之最大者。其主要原因,为轻敌与急躁所致。当你们前次部署攻击厦门之同时,拟以一个师攻占金门,即为轻敌与急躁表现。当时,我们曾电你们,应先集中力量,攻占厦门,而后再转移兵力攻占金门,不可分散力量。但未引起你们深刻注意,致有此失。除希将此次经验教训深加检讨外,仍希鼓励士气,继续努力,充分准备,周密部署,须有绝对把握时,再行发起攻击。并请福建省委,用大力为该军解决船只及其他战勤问题。至失散人员,仍望设法继续收容”等语,特为转达,请即转告各兵团及各军负责同志,引起严重注意。当此整个解放战争结束之期已不在远的时候,各级领导干部中主要是军以上领导干部中容易发生轻敌思想及急躁情绪,必须以金门岛事件引为深戒。对于尚在作战的兵团进行教育,务必力戒轻敌急躁,稳步地有计划地歼灭残敌,解放全国,是为至要。
【 在 CRH11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完全执行了政策命令吧?当时中央也不知道渡海两栖作战这么难。
--
FROM 221.221.150.*
这个电报前面那些是中央转发粟裕批评10兵团的电文,只有最后几句是中央新加的内容。
当时大规模两栖登陆台湾的能力不具备,准备妥当登陆金门的能力还是有的,后来登陆海南岛也成功了。
中央的命令不会那么细,也就是下达个任务目标,
比如尽量将福建敌守军歼灭在大陆,以免给下一步解放台湾增添困难。
1949年5月23日毛发给粟裕的电报:
你们应当迅速准备提早入闽,争取于6、7两个月内占领福州、泉州、漳州及其他要点,并准备待机夺取厦门。
电报里压根都没提到金门。
至于具体怎么打那自然是10兵团和前线部队考虑的事情。
10月11日,三野司电复十兵团:......究竟怎么打,请你们依实情办理,自行决定之。
10月17日厦门解放,18日十兵团下达进攻金门的命令,
命令下达给28军后,叶飞忙于接管厦门去了。
【 在 CRH11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这个电报看,中央还是没明白不在于人数,而在于解放军不具备大规模两栖作战能力。当然也可能就是个借口吧,我是不相信没中央命令,他们就敢进攻。
: 当时是夜袭,是偶然被发现,结果一辆坦克就把先头部队压制在海滩了,再多部队也没用了。
: 两栖作战,制空权、后勤运输、工程部队都非常重要,而这些解放军都不具备,再加一倍兵力,也没用。
--
修改:jfs2 FROM 221.221.150.*
FROM 221.221.150.*
叶飞回忆录:
我到厦门后,主要精力用于解决厦门的供应问题,把攻取金门的任务交给二十八军去执行。约十天以后,十月二十四日中午,二十八军电报报告当晚要向金门发动进攻。时间紧迫。我马上召集兵团作战处长、情报处长和有关人员开会,分析情况.
......
那么,攻击金门失利的经验教训究竟是什么呢? 最重要最主要的教训就是,当时蒋军有海军,有空军,在解放战争中基本没有被消灭,而我军没有海军.没有空军,渡海登陆作战仅仅使用木帆船,空中没有掩护。海上也没有海军支援。渡海攻取厦门之战,第一批登陆部队使用足够装载八个团兵力的船只,在敌空军轰炸下损失相当大,已经非常危险.幸而克服了这个危险,顺利攻克厦门、好事往往会变成坏事,我们因攻取厦门的胜利,而没有重视渡海作战中的困难,没有接受这个教训,结果在攻击金门中碰了钉一子;所以,指挥员尤其是我的轻敌。是金门失利最根本的原因。从这一战斗的具体组织指挥来说:
攻金失利战斗组织的第一个教训是船只不够,只能一次运载三个团。而这么少的这样宝贵船只又在第一批登陆后搁浅在海滩上,.全部丧夫,以致后续第二梯队完全无法登陆.渡海登陆作战没有船只,意味着什么呢?就是意味着丧失战斗力。
其次.战斗指挥上的二个重要教训,就是违背了渡海登陆作战的规律:渡海登陆作战,无论你兵力多大,首先要夺取和巩固登陆滩头阵地,然后才可以向纵深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军队诺曼底战役成功的经验,就是首先夺取了诺曼底滩头阵地,并巩了这个滩一阵地.这是渡海登陆作战的规律。金门失利恰恰是违背了这个规律:二十八军登陆,首先夺取了金门古宁头滩头阵地.这是对的;但是,第一梯队登陆部队没有立即构筑工事,巩固滩头阵地,后续第二梯队尚未到达,只以一个营兵力控制古宁头。就向纵深发展.又犯了违背渡海登陆作战的规律,犯了兵家之大忌.
攻金失利的第三个教训就是,第一梯队三个团的兵力登陆。竟然没有一名师指挥员陏同登陆统一指挥.就也是我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战斗指挥中的问题也不都是前线指挥员的责任.兵团指挥机关和我也有责任。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叶飞最大的责任是把一部分船调去给厦门运粮食,否则即使战局不利,无论是派援军还是撤回来都有足够的船的。
--
修改:jfs2 FROM 221.221.150.*
FROM 221.221.150.*
这是萧锋的子女披露的,属于孤证。
萧锋因为金门受了连累,他子女对叶飞很有怨气。
比如那个著名的“三不打”也是矛头直指叶飞,
同样也是来自萧锋一方的孤证。
叶飞事先拿了一部分船去运粮也许是有的,
但真正的问题不在这,而是战役计划的制订和发起,
明知船只不足就应该推迟进攻。
事实上原定20日总攻,因为船只不足已经推迟两次了。
24日只够运3个团就不该勉强进攻。
叶飞事后也很自责,他没有审核作战命令就批准28军发起战斗。
总之从兵团到28军到登陆部队都太轻敌了。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叶飞当然自己不会提这个还强压真相,他的一个部下死之前实在忍不住了把这个真相说了出来。
: 六十多年后的21世纪,亲身经历过金门之战的解放军指战员们大都已经作古,而当时的28军后勤部长宫愚公却活到了百岁高龄。
: 2013年,宫愚公感到自己时日无多,才对儿子提出了当时金门之战的一个秘密:当年第10兵团把大部分船只都用来给厦门运送粮食了!
: ...................
--
FROM 221.221.150.*
都觉得是在大陆的最后一次大战了,
给各家都分点立功涨资历的机会。
如果叶飞仔细审查战斗方案,
应该能看出问题。
【 在 microheart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关键的一点没提:每个师出一个团,这不是打仗,这是分赃。
--
FROM 221.221.150.*
萧锋的女儿找他的。
再说这事也没啥好瞒的,
叶飞自己承认了当时把重心放在接管厦门上了。
原计划一次送6个团,
船刚够运3个团的话28军应该向兵团反应推迟进攻。
当然叶飞也承认他自己没有审查28军的计划,是他的失职,
他承认自己是失败的第一责任人。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萧锋1991年就死了,这个见证人是13年才过世的。是萧锋的鬼魂让他这么说的?
--
FROM 221.221.150.*
有种说法整个兵团船凑一起其实也够的,
但因为本位主义别的军扣下了一些船。
28军也有很多失误。
比如还有种说法是萧锋他们得知金门增兵后从轻敌变成畏敌,
在打与不打的迟疑中优柔寡断耽误了4个小时,
导致抢滩登陆时开始退潮,船只全部搁浅继而被敌人摧毁。
所以金门就是各种不利的因素全凑一起了,
不是某个人或某项单一决策失误的问题。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是经手的人,你非要偏执的认为四百万吨粮食光靠当时的铁路公路水平就可以运输你就这么相信下去吧。
--
修改:jfs2 FROM 221.221.150.*
FROM 221.22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