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并不是第一次武装反抗,事实上辛亥革命后,以革命的名义带来的武装冲突显然不止一次,都是打着革命名头。
其次问题在于这种评价完全看立场,没有统一标准,而双标立场导致立场双方双向极端化,比如从你的语气用词,能看出是不会接受对立方的观点的。
比如有的人站在反帝反封建角度
有的人站在国家稳定不折腾角度
某种意义上都没错,所以客观应该有个平衡点,但是立场双方都是有诉求的,所以必然忽视这个平衡点或者说对方论点里有用部分,导致实际上怎么搞都是错。
举个例子,站在你对立的立场思考,比如孙的二次革命有没有给本来趋向于军阀割据的中国带来进一步的碎片化,延长了近代中国混乱的时间线?如果这种追求目的极端性而忽视现实的稳定性需求,和思维进一步极端化,会不会带来更不可测的结果?
极端趋势上,如果国家都崩溃了,没有现实物质基础,所谓先进性落后性有啥意义,就为了思维爽一下?
反过来,站在你对立的对立立场,也可以同样论述逻辑。
【 在 ttxt 的大作中提到: 】
: 民国建立以来,第一次武装反抗,应该说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但好像评价甚少。
--
修改:nirvanals FROM 120.244.232.*
FROM 120.24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