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为什么我觉得101和粟裕比彭更厉害?
想的多,把各个分支剧情都考虑到了,有后手,
就看国军怎么应对,再决定用哪个后手。
陈唐兵团一直归粟指挥,许谭兵团临时归粟指挥。
【 在 wanllow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由于粟的指挥特点是边打边看呢?还是因为他职务不够,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去调动友军?
--
FROM 175.160.193.193
贴个知乎上的文章回复你吧。粟黑的思维模式就是硬碰硬,两败俱伤。
根本理解不了什么是攻其所必救,争取主动权。
“从一开始,粟裕就没把第5军作为唯一目标。
粟裕知道,第5军作为国军五大王牌之一,是一个极难消灭的对手,在华东野战军手
上兵力并不充裕的情况下,战役初期很难创造出歼灭第5军的良机。(此时国军兵力
充沛,阵型紧凑,很难创造出第5军孤军深入的情况)
因此,虽然一开始的计划是以歼灭第5军为主体,但粟裕并没有孤掷一注,在调兵遣
将时,他一直留了后手。
粟裕盯上的,是河南首府开封。
此时开封只有3个旅的兵力,其中2个还是战斗力很弱的保安旅。以华东野战军的实力
,这是非常有把握能够拿下的一块肥肉。
而选择开封的更深层原因,是政治上的考虑。
在此之前,国军从未丢过任何一个省的首府。一旦河南首府开封被攻陷,将给蒋介石
带来巨大的政治压力,老蒋毫无疑问将会下令立刻收复开封。
届时,大量国军将被动地朝着开封前进,从而拉乱国军的整个阵线。而我军将以逸待
劳,一举拿到战役的主动权。
那才是粟裕寻找真正猎物的最佳时机。”
【 在 butou 的大作中提到: 】
: 全歼黄伯韬是太祖要求的,粟还是认为目标两淮和海州
: 前面你回复的人家说的是下江南的谋划,不是淮海
: btw,粟那份军令状结果是没完成,没按要求拿下五军
: ...................
--
修改:FLYBBS FROM 175.160.193.193
FROM 175.160.193.193
没全歼黄伯韬就没全歼呗,
当时豫东战役刚结束,华野已经疲惫不堪,强弩之末,
没想到黄伯韬击穿了中野11纵的阻击,
一般人这个时候就是匆忙撤退,丢下大量伤员,会被追着打,损失惨重。
但粟这个时候趁黄立足不稳,还未展开阵型,直接包围了黄。
黄一直不能展开阵线,被重创,都焚烧文件,枪杀战俘,准备死战了。
同时胡琏与邱清泉都选择迂回绕过中野正面阻击,营救黄。
“虽然眼看就能歼灭黄百韬,但是粟裕并没有贪功,因为他知道,这是撤退的最后机会。”
此战,我军以伤亡33000人的代价,歼敌94000人,粟裕仅用一场战役,就完成了对中
央立下的军令状。
【 在 butou 的大作中提到: 】
: 全歼黄伯韬是太祖要求的,粟还是认为目标两淮和海州
: 前面你回复的人家说的是下江南的谋划,不是淮海
: btw,粟那份军令状结果是没完成,没按要求拿下五军
: ...................
--
FROM 175.160.193.193
打仗都得这么打,现准备肯定来不及。
不过粟裕一是想的周全,想的长远;二是能调动对手按自己的剧本走。
粟裕曾经说过:作为高级指挥官,不能看一步走一步,至少要看两步走一步。
【 在 wanllow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更牛逼了,能估计对手的判断
: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 想的多,把各个分支剧情都考虑到了,有后手,
: ...................
--来自微微水木3.5.12
--
修改:FLYBBS FROM 175.160.193.193
FROM 119.108.183.150
不是全歼,重创就不算完成目标了?打仗有这么教条的?
何况过几个月5军也全歼了。
“豫东战役彻底改变了整个中原的战略形势,豫东战役的胜利,是我军中原部队从战
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关键转折点。粟裕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子养电的正确性:中原部
队已经不需要再以拖时间为战略目标,集合华野和中野的力量,我军已经有能力直接
歼灭中原的国军部队。
而这个伟大的战略转折,从构想、论证到最后实践,都是粟裕一个人顶住压力、独立
完成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粟裕以一己之力,逆转了整个中原。”
【 在 butou 的大作中提到: 】
: 懂不懂什么叫军令状?不把5军当目标,写进军令状?
: 难不成华容道的军令状其实目标也不是曹操?
--
修改:FLYBBS FROM 175.160.193.193
FROM 175.160.193.193
1948年5月5日,教员致电刘邓和华东局:
“将战争引向长江以南...这是正确的坚定不移的方针。惟目前渡江尚有困难。目前
粟裕兵团(一、四、六纵)的任务,尚不是立即渡江,而是开辟渡江的道路,即在少
则四个月、多则八个月内...以歼灭5军等部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为目标,完成准
备渡江之任务。”
1949年1月初,淮海战役完全结束,正好8个月。
【 在 butou 的大作中提到: 】
: 军令状是刚性的,粟兵团加三个纵队就是没有吃掉5军,军令状本来就是硬任务
: 5和18是中原的灵魂,打掉5国军在中原就没有机动能力了,教员要求打5并不是就军令状这么一次,一直想围绕5和18部署歼灭,只不过军令状这次是刚性的,粟还是没完成
: 从结果也能看出来,豫东以及济南之后,杜还是可以部署积极主动的出击,主要就是因为5在
: ...................
--
FROM 175.160.193.193
豫东相当重要,证明了华野和中野配合好完全能打大仗,不需要南下外线作战了。
豫东之后国军1-2个整编师都不敢独立作战了,得4-5个整编师才敢出城野战,然后正好过度集中被调动。
而且豫东是国军发挥最好的战役了,将领都是狠角色会打仗,互相之间全力救援,之后就都留心眼了。
【 在 butou 的大作中提到: 】
: 军令状是刚性的,粟兵团加三个纵队就是没有吃掉5军,军令状本来就是硬任务
: 5和18是中原的灵魂,打掉5国军在中原就没有机动能力了,教员要求打5并不是就军令状这么一次,一直想围绕5和18部署歼灭,只不过军令状这次是刚性的,粟还是没完成
: 从结果也能看出来,豫东以及济南之后,杜还是可以部署积极主动的出击,主要就是因为5在
: ...................
--
修改:FLYBBS FROM 175.160.193.193
FROM 175.160.193.193
重创黄伯韬兵团还不够?
都已经歼灭9万人了,教员可没有你这么教条。
真有意思,教员都被粟裕说服了,粟黑却揪着不放。
【 在 butou 的大作中提到: 】
: 注意这是粟裕兵团的任务,不是大华野,最多是由6个纵队来完成
--
FROM 175.160.193.193
当然可行,但是是下策。
【 在 hiden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不是彭总支持,出兵朝鲜。
: 当时不出兵。
: 现在马后炮,那肯定也是出兵朝鲜不可行,一定惨败。
: ...................
--
FROM 175.160.193.193
城南庄粟裕当面向中央汇报了目前中原战场的情况和他对中原战局的思考,并着重汇报了华东野战军3个纵
队暂不过江、集中兵力在中原打大仗的方案。
之后中央同意了粟裕的方案,同时任命粟裕为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
【 在 hiden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哪里讲说服毛了?
--
FROM 175.160.19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