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有没有人总结下珍珠港之前的中日美关系?
前阵看一个帖子说,日本侵华的钢铁能源机床啥啥都是美国卖的,中国找美国哭诉,美国措施就是给日本涨价,相当于日本在亚洲掠夺的财富很大一部分又倒手给美国了。
日本去打英法东南亚殖民地,美国也是这。最严厉的是禁运
后期参战,摇身一变拯救世界的英雄。
--
FROM 106.121.67.*
日本也快被米帝绞死了,日本只有等死和搏一搏
胜利者当然是英雄
--
FROM 117.136.38.*
走狗烹啊
【 在 weisandy 的大作中提到: 】
: 日本也快被米帝绞死了,日本只有等死和搏一搏
: 胜利者当然是英雄
--
FROM 106.121.67.*
日本那时候不算米帝的走狗
【 在 dukewry 的大作中提到: 】
: 走狗烹啊
--
FROM 117.136.38.*
1940年9月,日独伊三国同盟。
1941年4月,日苏签订中立条约,
获得了北Sakhalin油田的开采权,
年产石油约50万吨,1941年8月,
日本石油储备够用1年半的,
短期不怕米禁运石油。
1941年6月,苏德战争。
近卫内阁就松冈外相一个了解国际形势的人,
其余3相太蠢,不观望一段事件就仓促行动,
把有利的局面变成了被动的局面。
光头当时靠米援强撑,
而对日贸易给米带来利润,光头哭诉也无用。
米对日对光头都是优质伙伴。
光头在1941年的日记里抱怨了,
说西方大国看着黄种人之间争斗。
德国当时还跟日本抱怨呢,
质疑为什么苏联船经过日本领海去米装物资,
然后再次经过日本领海返回到 Vladiostok,
日本为什么不切断稍微配合一下德国呢?
近卫、东条在1941年秋天的应对都没对症,
完全可以继续要求苏联
用更多石油换米援船过领海的。
日这个态度,加上英援顺畅通过伊朗进入苏联,
让米11月有决心对日下最后通牒。
【 在 dukewry 的大作中提到: 】
: 前阵看一个帖子说,日本侵华的钢铁能源机床啥啥都是美国卖的,中国找美国哭诉,美国措施就是给日本涨价,相当于日本在亚洲掠夺的财富很大一部分又倒手给美国了。
: 日本去打英法东南亚殖民地,美国也是这。最严厉的是禁运
: 后期参战,摇身一变拯救世界的英雄。
: ...................
--
FROM 117.136.38.*
别拔高松冈,他是坚定的反美派。日本退出国联就是他搞的。轴心国三国条约也是他代表日本签署的。他签署苏日互不侵犯的目的就是为了南下。
【 在 histospr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1940年9月,日独伊三国同盟。
: 1941年4月,日苏签订中立条约,
: 获得了北Sakhalin油田的开采权,
: ...................
--
修改:bhima FROM 223.87.136.*
FROM 223.87.136.*
日本退出国联是日本当时决策层的决定,
不是松冈能决定的,松冈1933年只是个代表,
1940年夏天才被近卫选入内阁做外相。
正是1933年春日本决定了这点,
才在当时发动了热河战役。
1941年春夏的松冈,坚定和独伊一队,
5月,日米谈判期间,
松冈从苏联回国后,反对近卫对米的让步,
自己做成强硬的词句发给米,米抱怨,
近卫认为松冈阻碍了日米谈判。
6月独苏战争后,松冈坚持北进优先。
近卫对天皇说内阁不会决定北进,
松冈接下来也亲自拜谒天皇建议北进。
本来对日独接近无大兴趣的近卫,
7月初开完御前会议几天后就解散内阁。
松冈时当时内阁里最了解国际形势
和每个大国的情况的。
对于米,松冈的强硬只是小插曲,
米当时想加入欧战针对德国,
1年前的日独伊三国同盟才是米不满的根源,
有了日本配合,没法对德下手了。
但近卫、东条在秋冬的拙劣应对,
加上英援苏联顺畅,让米放弃了顾虑。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拔高松冈,他是坚定的反美派。日本退出国联就是他搞的。
--
FROM 117.136.38.*
扯淡,满蒙生命线是他提出的,墨索里尼也是他主动见的。他的法西斯主张可不是突然才有的。33年的时候他多少岁?从政多久了?洗白也不是这么洗的。从他担任满铁职务开始就是侵略东北的鼓吹者。退出国联的决定即使后方没有给出,他也会这么作的。
【 在 histospr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日本退出国联是日本当时决策层的决定,
: 不是松冈能决定的,松冈1933年只是个代表,
: 1940年夏天才被近卫选入内阁做外相。
: ...................
--
修改:bhima FROM 223.87.136.*
FROM 223.87.136.*
1925年12月,在郭松龄武装反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事件中,松冈洋右再次暴露出其干涉中国内政和侵占中国领土的狼子野心。他致信日本外务大臣说:“在满蒙维持秩序和一般的干涉内政,应明确加以区别。我认为必须把满蒙与中国的其他领土区别开来,尽我帝国之力维持满蒙的秩序。”松冈洋右把赤裸裸的干涉内政美化成“维持秩序”,并故意把东北和内蒙古地区与中国的其他地区分割开来,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图谋披上合法的外衣而出谋划策。1927年,松冈洋右成为“满铁”的副总裁。在这期间,“满铁”制定了野心勃勃的铁路建设计划,准备通过铁路控制中国东北,推进日本已经确立的大陆政策。1929年12月14日,在广岛市召开的太平洋调查会议上,松冈在演说说:“为了替中国赶走赖在东北不走的俄军,日本向满洲投入了20亿日元的战费。这笔费用在10年之内,本利就可达60亿日元。中国偿还这笔钱了吗?……日本在满洲还损失了10万宝贵的生命,这是用金钱换不来的。
田中内阁下台后,松冈洋右辞去在“满铁”的职务,回国致力于政治活动,1930年2月成为“立宪政友会”议员。两个月后,他参加了在京都召开的第三次太平洋问题调查会议,在会上,松冈大放厥词,发表了臭名昭著的《驳中国的满洲论》的演说,他老调重弹,说什么“满蒙是日本国防上不可缺少的”,“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字里行间赤裸裸地体现了他“侵略满洲有理”的无耻观点。他说:“正如以前所指出的那样,李鸿章是想借助俄国力量打倒日本。现在我不是就此事本身论其是非,只是指出事实。历史往往是会重现的。中华民国诸公,能向日本做出保证,将来绝不会再出现第二个李鸿章吗?……其次,以我的历史观来看,世界历史,大多是由国民或人种的所谓盲目冲动的错综复杂关系及其反应所形成,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明智力量的作用却不多。从这一历史观来看,斯拉夫民族的重建或复兴如任其发展,将会出现比沙皇统治时期更完善、强大的俄国,那时将会以比过去更为强大的力量向远东蜂拥而来。毫无疑问,它将再度面向海洋而席卷满洲。我相信,这种事实必然会出现,而对斯拉夫人的卷土重来,对其凶猛的袭击,请问中国诸公能向日本保证,中国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守住北部,使日本的存在与国家的安全绝不陷入危机或受到威胁吗?……总之,对于日本过去在日俄战争中所付出的鲜血和财力的牺牲,中华民国诸公将准备给予何种具体而满意的补偿呢?再者,我现在所申明的两点,即立即与我国国防发生重大关系的两个问题,诸公是否准备给予保障呢?我恳切地劝告各位,对于这些重大问题,只要不能给予满意的回答,我相信要解决所谓满蒙问题的一切尝试,就是不会有多大进展的”。进而猛烈批评主张与欧美各国进行“协调外交”的币原喜重郎外相,主张强硬外交,鼓吹用武力解决满蒙问题。
松冈洋右还在各种场合甚至著书立说来鼓吹自己的侵略扩张思想。他宣扬“满蒙是日本国防上不可缺少的”的无耻论调,而“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这一句话更是他的“杰作”。
1930年,松冈洋右当选为日本参议院议员。不久就出版了自己的“倾心”之作——《兴亚之大业》一书,公开兜售自己的侵略理论。“兴亚之大业”,指“振兴”亚洲是日本最大的奋斗目标,这种“振兴”之本质,在书中有明确的定义——松冈洋右在书中声称:“何谓兴亚之大业?一句话,就是使神武天皇的八肱一宇的诏敕得以实现……即通过对大陆的大规模经营,实现神武天皇这种崇高、宏伟的创业精神。进而由亚洲走向全世界,传播此种仁爱之皇道。”面对这样的大业,大和民族的使命就是“挽救”人类,日本就是“东亚新秩序的领导者”、“‘大东亚共荣圈’实际上的盟主”,如果其他国家介入属于日本势力范围的“大东亚共荣圈”的事务,日本将断然予以阻止。
1931年,在另一本宣传侵略扩张思想的书——《动乱之满蒙》中,松冈洋右更是提出:“满蒙不仅在我国的国防上,就是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我们要牢固地确保和死守这条生命线。”“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这一“名断”即出自此处。而实际上,关东军也是打着“保护日本生命线”的旗号,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
【 在 histospr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日本退出国联是日本当时决策层的决定,
: 不是松冈能决定的,松冈1933年只是个代表,
: 1940年夏天才被近卫选入内阁做外相。
: ...................
--
FROM 223.87.136.*
1933年退出国联的决定是事前就商量好了
听后方的命令,他在前台执行
1930年,币原外相给予中国关税自主权。
但是中国政权更替前后,
日本一直担心在东北的权益受损,
满蒙生命线是1931年1月
南满铁道副社长的松冈提出的,见附件图。
松冈当时做为野党的众议院议员,
攻击币原外交太软弱,
怕对中国让步太多权益受损。
野党攻击对手是很正常的事,
松冈只是个议员,没有权力。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扯淡,满蒙生命线是他提出的,墨索里尼也是他主动见的。他的法西斯主张可不是突然才有的。33年的时候他多少岁?从政多久了?洗白也不是这么洗的。从他担任满铁职务开始就是侵略东北的鼓吹者。退出国联的决定即使后方没有给出,他也会这么作的。
--
FROM 117.136.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