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粟裕说服中央电报全文
何新是为了确认总前委领导。
他是家臣。
问题是总前委说自己电台不行,还是华野前指指挥。他就不提了。
【 在 zwx1003 的大作中提到: 】
: 已经被何新批倒批臭,不要再发了,伪史
: :
--
FROM 59.109.159.*
看11月8日的齐辰电,力主歼灭国军主力于江北,江南基本不打大规模破坏性的城市攻防战。
淮海战役一打响,就要求更改战役目标从占领两淮东为国共决战。
【 在 Adaye 的大作中提到: 】
: 刘邓出大别山是为了减轻内线压力,让粟裕下江南是为了打开中原歼敌局面。
: 下江南肯定可以打开局面,不下江南几路大军协同,也可以打开局面(刘邓)。但是:
: 1,在中原决战,都没想到这个事情,这个事情是随着淮海战役逐步展开才清晰。
: ...................
--
FROM 59.109.216.*
中央的策略应该是像红十军团那样去江南捅一捅马蜂窝,趁机解放东北,然后平津,再南下。
站在粟裕的角度看,这种牺牲没有啥作用。一个兵团两千里奔袭,还要过淮河 长江天险,到江南不会比当年的红十更好,牺牲了一个兵团,可能没有啥作用。在中原集中力量作战,也不是不行的。
当时面对中原国军,中央也不敢做大兵团作战,一旦不利后果不堪设想。豫东战役主要就是华野西兵团自己干。
【 在 Adaye 的大作中提到: 】
: 粟裕对依托根据地作战的坚持,从苏中开始,到下江南,一直都是如此。
: 我们不谈对错,但是这是粟裕坚持不下江南的根本因素,而不是其他。
: 不知道是否当年的经历给他造成了巨大阴影,但本质上是很不喜欢脱离根据地作战的。
: ...................
--
FROM 59.109.216.*
事后看是一回事。 豫东之前,邱清泉可是想办法追着西兵团打。解放区后勤太困难了才有出击大别山。
豫东战役的时候,国军战斗力可不弱。协调 协同都没有问题。援军长驱直入,司令官带头冲锋,形势多凶险。
渡江之后必须有气势,形成摧枯拉朽的局面。问题也不大。
【 在 Adaye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国军战斗力和意志崩溃程度的估计,都有些保守,一直到渡江仍然很保守。
: 渡江之后又有点太乐观。
:
--
FROM 59.109.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