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手握巨款的梅贻琦
就在他们动身之前,有各式各样的人陆续登门拜访,劝说他们不要回去。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也来到了康奈尔,看望自己这两位西南联大的学生。郭永怀和李佩请梅贻琦吃饭,坦率地告诉他,我们已经买了船票了。梅贻琦听了,半晌没有说话。
大节更要紧
【 在 ajun 的大作中提到: 】
: 梅贻琦当了30多年清华校长。他随身携带一个手提皮包,象总统的核按钮一样,住院时也带着,放在病床下面。梅去世后,秘书封存了此包,后来在各方人士见证下启封。打开后发现是个账本,清华基金账目,列的一清二楚。
: 清华基金存在美国,不受政府管,由华美协进社常务董事梅贻琦掌管,49年以后,梅就成了国共争取的大款。与陈寅恪一样主张学术自由的梅,最终也没留在大陆。台湾当局也对此巨款垂涎三尺,纠缠梅贻琦。梅不为所动,钱要用于教育,不能交给政府。
: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 ...................
--
FROM 113.132.42.133
投蒋这种独夫民贼就是失节
来大陆侦查的黑猫飞行员就联想过,这飞机要是装的是核弹,……
【 在 taimur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节没问题吧,政见不同而已,又不是投奔美日去了
--
FROM 117.35.157.40
当然是资深公知
【 在 hotpea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
:
--
FROM 117.35.157.40
飞行员也觉得自己干的事儿不地道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炸哪边?
:
--
FROM 113.132.44.22
1996年的文章?
你咋不选86年的呢?一定更正确
好吧,按高校长“老的科学家”“老科学的家”的分类法,岁数偏老的新秀公知
【 在 hotpear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样的公知?
: 纵观百年来的历史,美国外交中的浓厚的意识形态成分是一贯的,可能因现实利益的考虑而暂时淡化,但是不可能放弃。美国历届总统的对外政策声明中一贯包含在其国界以外推行民主、人权原则的内容,但是在实际行动中主要受战略和经济利益的驱使,表现出来的是对不同的国家双重或多重标准,有时往往与极为专制的政权结好。在诸多与西方思想体系不同或对立的思想理论中,共产主义是最大对立面,也就是说,在美国外交中完全抹去反共因素不大可能,也不可能放弃干涉别国事务。
: by资中筠《百年思想的冲击与撞击》
: ...................
--
FROM 117.35.157.42
陈有什么资格和郭相比?!
抗战的时候就是亡国论,看不上老共,待遇可从来没含糊受之泰然
伊其实民国也没看起,只服气我大清
【 在 noisy1934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里面的四个人
: 陈寅恪先生,大家上课的时候应该都听老师说过之后的遭遇
: 郭永怀先生都为国捐躯了,李佩老师都没有在中科大落到好
: ...................
--
FROM 113.143.195.159
他也就当个教育家,学问家是完全谈不上的
【 在 longspr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目前的信息看,这人还是很不错的教育家。立世比康有为强多了。
: 政见不同不做评判。
: 毕竟我党若不是七十年代末能拨乱反正,那社会状况也是触目惊心的。谁想回到浩荡的年月忍受饥饿和人人自危骨肉相残的批判?
--
FROM 113.143.19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