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天工开物》的民国时期的唏嘘史
有点偏颇
【 在 TaoTeCh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民国初年,有一个人去查《云南通志》发现里面说冶炼铜矿的地方引用到一本名叫《天工开物》的书,于是他想看到这本书的全貌,于是到北京的各大图书馆去搜寻这本书,结果一本都没有找到,又去咨询各个藏书家,也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本书。
: 也就是说在经过满清二百余年的统治之后,这本书已经从中国彻底消失,连知道这本书的人几乎都没有。
: 后来这个人偶然在一个日本朋友家发现这本书的日文版,于是他到日本的图书馆去查,这一查不要紧,发现这本书居然英国、俄国、德国、日本、法国都有翻译本,而且法国的还有全译本,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唯独中国没有这本书,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本都没有。后来他在法国的国家图书馆里找到《天工开物》明朝的最初的原刻本,而这个原刻本是所有版本中最精美的(可见明代民间印刷工业的发达),然后按照这个原本,《天工开物》这本书才在中国又广为印行,重见天日。
--
FROM 124.205.79.*
这件事,本质上是中国历史上缺乏公共图书馆的传统
但是,这就不好和清联系起来了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669e82e70101hrxs.html
天工开物》的版本(2014-05-18 13:38:14)
标签: 文化 分类: 藏书文章
《天工开物》的版本(转)
一、涂伯聚刻本。
刻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这是《天工开物》初刻本。
序文和正文都用印刷体。序末有“崇祯丁丑孟夏月奉新宋应星书于家食之问堂”的题款。序文全名叫“天工开物卷序”,序文中还提到“年来著书一种、名曰天工开物卷”。目录全名叫“天工开物卷目录”。由此可见原书名为《天工开物卷》。它分上卷、中卷、下卷三册线装。涂刻本插图一百二十二幅。
涂刻本流传不广,罕见。流传到日本的有jing嘉堂藏本、蒹嘉堂藏本等。
1952年李庆城先生将自家宁波墨海楼珍藏的一部捐赠给北京图书馆。中华书局于1959年据此出了影印本。
日本东京jing嘉堂文库和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有藏。
【 在 DRAGON9 的大作中提到: 】
: 理工科的不会说“一本都没有”。
:
--
FROM 124.205.79.*
如果你认为,问题解决靠的是收入四库全书,而不是建立公共图书馆
那我认输
【 在 TaoTeCh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咋不好和清联系在一起?
: 如果这本书收录在四库全书里,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么?
: 非但没有被收录,甚至还有人借编撰四库全书把民间搜藏的天工开物搜上来并趁机销毁呢?
: ...................
--
FROM 124.20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