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长征为啥选择陕北作为落脚点?
老茅重新掌权之后打回去应该完全可以?为啥选择不毛的苦寒之地?
--
FROM 112.96.115.*
抗日啊,这是最大的大旗,属于一呼百应的。而且也是这么做的
【 在 yanzhish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茅重新掌权之后打回去应该完全可以?为啥选择不毛的苦寒之地?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mini」
--
FROM 101.224.194.*
打回去,等于是往敌人布袋里面钻,攻守之势发生变化。你都没守住的地方,能够攻回去?
去陕北是因为有次从报纸上看到原来陕北有个红军根据地。
【 在 yanzhish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茅重新掌权之后打回去应该完全可以?为啥选择不毛的苦寒之地?
--
FROM 120.227.176.*
一开始是想打回去,湘江之败后实力大损,连突破包围和贺龙的部队会合都做不到了,遵义会议的时候决定在四川和红四会合,落脚陕北是在俄界决定的。太祖是人不是神,长征的目标也是一步步确定的。
【 在 yanzhish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茅重新掌权之后打回去应该完全可以?为啥选择不毛的苦寒之地?
--
修改:bhima FROM 223.86.188.*
FROM 223.86.188.*
因为西安事变了,不然还得接着跑
“所谓新的长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向东,先打回陕北,然后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然后南下河南和陕南,之后再打回陕北;第二条是向南,先打到甘南和陕南,然后进入河南、山西,最后再回到陕北和甘北。
这两个计划无论成功率如何,都势必是要经过一番惨烈的牺牲的,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张学良劝红军不要如此,让他们再坚持一两个月,等待局势的变化。
徐向前元帅在其回忆录中是这么写的:“当时陕甘宁边的数万红军,在敌人重兵封锁下,缺衣少粮,难以过冬,不得不准备进行新的战略转移。部队开动前,向张学良作了通报,张学良力主红军留在现地,‘熬过一、二个月’,等待西北局势的变化。””
【 在 yanzhishan (焉支山)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茅重新掌权之后打回去应该完全可以?为啥选择不毛的苦寒之地?
: --
:
:
--
FROM 183.165.143.*
后来呢?
【 在 ko0706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西安事变了,不然还得接着跑
: “所谓新的长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向东,先打回陕北,然后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然后南下河南和陕南,之后再打回陕北;第二条是向南,先打到甘南和陕南,然后进入河南、山西,最后再回到陕北和甘北。
: 这两个计划无论成功率如何,都势必是要经过一番惨烈的牺牲的,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张学良劝红军不要如此,让他们再坚持一两个月,等待局势的变化。
: ...................
--
FROM 60.25.153.*
抗日开始的时候,只是作为一个口号,用来宣传吧,实际是因为形势所迫,不得不转移。这个在红色摇篮这部剧里有明确提到。开始的时候,红军确实不知道去哪,想着去湘西找贺龙,迫于形势转贵州了,才又想去陕南找徐向前。但是进了贵州,应该说基本就清楚了,红军不到一万人了,只能跑,但是往北是不毛之地,或许只能说是逃命?但是中央组织的都是人中龙凤,不是流寇,肯定是考虑过这个问题的,不只是逃亡这么简单?
【 在 xixihaha2019 的大作中提到: 】
: 抗日啊,这是最大的大旗,属于一呼百应的。而且也是这么做的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mini」
--
FROM 112.96.115.*
长征当然是因为反围剿失败了,但从918开始,抗日一直是红军所主张的,当然这要先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到遵义以后,毛更注重把这个大旗竖起来。
【 在 yanzhishan 的大作中提到: 】
:
: 抗日开始的时候,只是作为一个口号,用来宣传吧,实际是因为形势所迫,不得不转移。这个在红色摇篮这部剧里有明确提到。开始的时候,红军确实不知道去哪,想着去湘西找贺龙,迫于形势转贵州了,才又想去陕南找徐向前。但是进了贵州,应该说基本就清楚了,红军不到一万人了,只能跑,但是往北是不毛之地,或许只能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mini」
--
FROM 101.224.194.*
后来张学良抓了蒋公,联合抗日了,红军变成八路军,接受改编,每年政府几万大洋的军饷,终于招安了
【 在 weixiao135 的大作中提到: 】
: 后来呢?
--
FROM 59.109.147.*
捉蒋是夏天不是冬天吧?
【 在 W760 的大作中提到: 】
: 后来张学良抓了蒋公,联合抗日了,红军变成八路军,接受改编,每年政府几万大洋的军饷,终于招安了
--
FROM 60.2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