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view.inews.qq.com/k/20220429A008ZA00当时的陕北根据地(亦称陕甘根据地)是30年代初由刘志丹、谢子长分别在陕北、陕甘边发动武装起义后创立的两块根据地合并而成的。它包括延长、延川、保安等6座县城及附近地区,游击区扩展到陕北和陇东的17个县。这里地处三省边界,自然条件差,山多,塬多,地接沙漠,干燥寒冷,降雨稀少,年无霜期仅5个月。土地亩产高的一斗,低的半斗。而当时维持一个人的生存每年至少需10斗粮食,整个根据地粮食收获量与人口消费大体相当,几无余粮。而突然增加一个万人左右的红军军团,每天就需1.72万斤粮食。
不仅如此,这里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15.2人,最低为5.4人,是当时陕西人口密度的1/4,与南方根据地的人口密度更无法相比,这给红军的兵员补充带来极大困难。
以上情况表明,陕北根据地的物质基础不仅无法保证红军的发展,连维持红军的生存都十分困难。
面对特殊的环境条件,当时党和红军领导人围绕红军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激烈争论。其主张大致有三:一是“巩固求发展”,即以巩固陕北苏区为主,逐步向南发展,伺机同国民党军作战;二是北出宁夏或五原、包头,与日军争先机,并打通与苏联的联系,取得国际支援;三是毛**主张的,集中主力渡黄河东征山西,在晋西建立新的根据地。他认为,陕北地瘠民贫,兵员缺乏,不能一般地采用巩固求发展,而应以发展求巩固。他指出:
“目前我们向南、向西、向西北的文章都不好做,只有向东。”
红军东征一路顺利,到2月底,已消灭、击溃晋绥军5个团,粉碎其14个旅的反扑,控制长、宽各约500公里的地区,打开了向前挺进的大门。然而,情况突变,阎锡山一改不许中央军入境的态度,同意蒋介石的10万大军分两路入晋,同时黄河以西的国民党军也奉蒋介石指令,准备封锁黄河,进攻陕北根据地,这样就使双方在山西的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5月初,东征红军撤回陕北。
东征虽取得了歼敌7个团,扩大新兵8000人,筹款30万元的战果,但未能实现中共中央向东发展的目标。
为了解决十分紧迫的经济和后勤困难,5月2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经过对向南、向西、向西北三个方向发展的分析,决定挥兵西征,向甘肃方向发展。
5月19日至8月1日的红军西征,开辟了纵横各200公里的新区,俘敌人、枪各2000余。但由于这里与陕北一样地瘠民贫,人烟稀少,红军的经济和后勤困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 在 hiden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谁主张谁举证吧。
: 有转战陕北的例子。
: 5万长征过的红军,怎么会呆不下去。
: ...................
--
修改:hotpear FROM 106.120.64.*
FROM 106.1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