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从挺进大别山和豫东战役看厚此薄彼的双标
中国人口基数这么大,整个社会从来不缺乏粟裕这样的良将,而是整个社会的人情文化和事关利益的内斗,往往让粟裕这样的良将没有脱颖而出的机会罢了,就像现在的毛子,国内真的没有朱可夫这样的帅才么?还不是现在的毛子机制选不出这样的人出来。
【 在 speedboy2998 的大作中提到: 】
: 挺进大别山:中野被打残。
: 评价: 伟大的战略规划,中野顾全大局的行动吸引了国军进入大别山,陕北和华东因为挺进大别山都活了。
: 豫东战役:华野大胜,自身伤亡也较大。但是因为吸引牵制了四个国军兵团,我军山东兵团乘机攻克兖州,苏北兵团攻克涟水,中野西、南兵团攻克襄樊。
: ...................
--
FROM 120.244.232.*
也不尽然,清末的时势也没让满清选出挽救大厦倾倒的英雄出来,而且这种才是中国历史的常态。
【 在 speedboy2998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汉初就可以看出,一个县就可以集齐全套打天下治国人才。
: 时势造英雄,没有时势,英雄也就泯然众人矣。
:
--
修改:nirvanals FROM 120.244.232.*
FROM 120.244.232.*
挽救大厦理论上更容易,有名正言顺的收税权,资源多,所谓拆大厦的,一开始资源少,而且如果不建一个新大厦只破坏不建设还能叫英雄?所以问题就在人情社会等问题,实际上历史上拆大厦成功率很低!恐怕比所谓中兴概率还低,毕竟王朝就那么多,造反的可多了去了!
【 在 kingwang99 的大作中提到: 】
: 拆大厦的英雄好找,挽大厦于将倾的英雄难寻。无他,搞破坏要容易的多,而旧体制想冒头太难,排除体制内利益共同体和种种障碍另起炉灶更难。
--
修改:nirvanals FROM 223.104.39.*
FROM 223.104.39.*
这俩并没有挽救大厦倒塌,打农民军矮子里拔高个而已!连洋人面都不敢碰!
【 在 fanjiyouy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般是混战好出头
: 比如太平天国一闹
: 让湘军冒出头了,曾国藩李鸿章登上历史舞台
: ...................
--
修改:nirvanals FROM 223.104.39.*
FROM 223.104.39.*
因为挽救了大厦降倾,消失了大家看到的不就是中兴?杨广刚上位能看出隋朝完蛋么?
我看过历史书一句话,说中国古代王朝,往往最繁荣时期就开始孕育导致灭亡的种种要素,中兴就是本来的下坡路阶段暂时改变了这个趋势!
【 在 kingwang99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谓中兴的,没哪个是在大厦将倾的时候。
:
--
修改:nirvanals FROM 223.104.39.*
FROM 223.104.39.*
具体两件事不好说,但是炮党刚开始也不是菜鸡,正面对敌互相消耗具体到战役实力还是五五开,炮党人多,tg还真不一定赢,真互相消磨哪里来的越打越强?对手又不是玩游戏时候的菜鸡电脑,专门喂你变强!
两边转折点,只能说是全国战略眼光带来的结果,对军队的使用效率而已,比如从全局角度高效率使用tg的精兵强将集中优势兵力打弱者,同时炮党的精兵悍将往往找不到对手决战机会或者一直在路上。
如果有人把当时双方军队全部列出来,并做出单位时间比如月份的军队效率图就看明白了。
具体到同档次军队同等规模对敌,早中期无论战术还是单兵能力我不认为炮党更差,感觉早期炮党更强,tg打个74师费了多大劲?tg从早期运动战模式到后面才转为阵地战,不知道挺进大别山到底效果如何,但是早期运动战肯定有得有失,但是总体来说,运动战最终得大于失,通过运动中歼灭敌人导致双方实力慢慢逆转,你倒好,一开始就要阵地战还自信认为赢定了,这很常凯申。
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关键是一开始精准看透国共双方的实力对比和特点差异,做出运动战的决策,天天忙着盯着所谓具体战斗过程,说实话意义不大,真要是靠具体战斗但是战略上直接对敌,听起来很爽,tg可能和炮党耗很久,但是最终还是被耗完蛋。
【 在 gj1573 的大作中提到: 】
: 必须,挺近大别山,是竹席亲自指挥,总不能自己否定自己吧
: 事实是挺近大别山意义不大,基本是失败的,如果刘邓在中原四处出击,刘邓损失5万人马,得让敌人损失多少人马?起码10万,而且越打越强,重武器越打越多
--
修改:nirvanals FROM 120.244.232.*
FROM 120.24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