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国共内战的关键是一开始做出运动战的决策
问题是当时全中国类似上海那种饿死人有过统计么?上海那种生活水平都常年饿死人,说明了什么?比上海经济更差的其它地方呢?偏远地区就不饿死人?解放后都出现饿死人的记录,有没有想过,战乱时期,除了大规模饥荒饿死人,像上海那种饿死人其实是常态?
换句话说,如果养军队,上海这种大城市和农村差别多大?即便上海常常饿死人的情况下,tg对上海这座城市重视不重视?
其实我很奇怪,当知道上海这个中国最大最发达的城市常年饿死人,你就没有更多延伸思考这件事所体现的当时中国的一些具体情况?
【 在 liuruo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与其去推理不如多看看史实。
: 1947年爆发反饥饿、反内战运动。
: 国统区粮价高涨,上海每年饿死多少人,都是有记录的。
: ...................
--
修改:nirvanals FROM 120.244.232.*
FROM 120.244.232.*
战略方式,说两条腿可能跑过汽车我信,说两条腿一直跑过轮子我不信,说白了,炮党就算腿不够,靠轮子其实完全可以弥补腿力,问题就在于战略死板军队没有关注机动性问题,这个问题又不仅仅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就体现出来了,基本上都是靠人肉硬抗鬼子。
【 在 buaajw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你有没有研究下tg可以运动战,炮党那边为啥不太行?tg的两条腿跑的过装备四个轮子的汽车的炮党
:
--
修改:nirvanals FROM 120.244.232.*
FROM 120.244.232.*
第一 这本来就是当年tg自己总结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第二 不客气的说,其它说辞从客观现实考虑都很牵强,至少本帖的回帖没看到所谓新观点,目前回帖的观点我都以前看烂了,最终还是发现我这个说法最贴切。
【 在 Alpenliebe 的大作中提到: 】
: 视角太浅了
--
修改:nirvanals FROM 120.244.232.*
FROM 120.244.232.*
然而并不是,解放战争初期,炮党对tg是占优势的,单论军队素质,tg到了中后期才开始慢慢赶上并超过炮党,到了抗美援朝才是tg巅峰,看看孟良崮战役,tg怎么看待74师的。
【 在 aeerg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战争是复杂的,将领的作用是很大,但也不能上升到决定因素。或许双方的将领半斤八两,但双方军队的精神面貌相差太大了,一方能把士兵的主官能动性全发挥出来,另一方最多只能做到令行禁止而已。所以,在那个年代,在陆地上没有哪只军队是TG的对手。
--
修改:nirvanals FROM 120.244.232.*
FROM 120.244.232.*
人民本来就是把乌合之众组织起来而已,你告诉我现在哪里的老百姓不是乌合之众?
【 在 redgladi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民战争,这里的人民难道指的是乌合之众?
: 解放战争最后的胜利,没有哪一个将领是不可或缺的
:
--
修改:nirvanals FROM 120.244.232.*
FROM 120.244.232.*
大公司不一定都是人才济济,有可能病入膏肓,创业公司干掉人才济济的大公司的具体过程肯定还是创业公司快速发展,慢慢招募了很多人才。
【 在 choicee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人才多就更强大
: 那就不会屡屡发生大公司被创业公司干掉的case
--
修改:nirvanals FROM 120.244.232.*
FROM 120.244.232.*
先搞清楚这个问题怎么回事好么,不是我提出生产力问题,而是有人提出tg靠着占据的那些穷乡僻壤然而更有钱才是胜利根本原因。
【 在 Russo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不用太纠结生产力,明朝人口生产力比建州女真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军队一触即溃?还不是士兵的分配问题,女真抢回来舍得分下去,明朝苏州杭州生产再多的茶叶丝绸也跟士兵无关,士兵可能还希望地主、财主倒霉。
:
--
FROM 120.244.232.*
这不是扯淡么,这是假设的而已,实际上必然有一方某一点估计错误,现实中就是张灵甫过度高估了自己和同僚,比粟裕对他的估计还要高,根源是单论军事能力,张灵甫和粟裕不是一个档次。
【 在 Russo 的大作中提到: 】
: 姜维撤销汉中各处防御,只守汉乐二城,放纵魏军轻松杀入汉中腹地,你说这是谁消灭谁的机会?当然是相互的
:
:
--
FROM 120.244.232.*
问题是tg是金家么?
因为金家所以否定tg总结并用这个带动情绪,然后再举一个起了作用的原因就说是最重要原因,这种证明逻辑靠谱么?
到目前来说,tg这个总结才是逻辑破绽最少的,而其它所谓总结,只能说属于次要原因,如果当作主要原因则破绽百出。
【 在 Alpenliebe 的大作中提到: 】
: 边上金家是怎么描写他们取得胜利的?
: --
: 发自xsmth (iOS版)
--
修改:nirvanals FROM 120.244.232.*
FROM 120.244.232.*
结果是不是张灵甫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张灵甫高估了自己或者过度低估了对手?而粟裕发起孟良崮战前谋划则是在张灵甫以及74师实际能力之内?你的假设不过是基于张灵甫和他的友军比实际更厉害罢了,说白了就是空谈。
战争重要的一点恰恰是准确估计双方客观形势,动不动就假设自己多牛多牛这还打个什么仗?
发现张灵甫孤军深入以后,粟裕为了打败张灵甫,动用五个纵队15万人围歼张灵甫,不低于12万人的其他四个纵队阻击敌援,而最近之敌李天霞整83师和黄百韬整25师加一起不过50000余人,就这样张灵甫还觉得自己能赢,不搞笑么?战争初期的tg正规军就算再弱也没弱到张灵甫想象的地步吧,所谓友军见死不救不过是态度问题,并不能改变实际战场上的无奈,更何况黄百韬还是拼死救援的,74师在这种重围下能打成那样已经是极限了。
粟裕是tg排得上前几位的帅才,张灵甫只能说勇猛有余,论军事能力在炮党都排不上,说白了最多也就是个军长常规水平。
【 在 Russo 的大作中提到: 】
: 张灵甫就是魏军,杀入敌阵之中,粟裕就是蜀军,成功吃掉张灵甫。相同的战略态势,不同的结局而已。
:
--
修改:nirvanals FROM 120.244.232.*
FROM 120.24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