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1909年,清朝从日本手里收回东沙
那么问题来了,从三藩之乱到鸦片战争时,大清就没和人打仗么?
那百年清准战争是大清在和鬼打仗么?
那道光平南疆张格儿之乱是和鬼打仗么?
准葛尔南疆都从俄罗斯大英手里买武器,大清天天和人家打,然后说因为大清和平所以技术不进步了?咋这么精分呢
【 在 USSRCCCP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西方战术真正超越清军,就是从拿破仑线列战术开始的。
: 19世纪上半叶,西方的军事水平因拿破仑步兵战术的普及,上升了一个档次。清军和欧洲军队在战术上的差距被迅速拉大了。十八世纪时双方实力还是差不多的。
: 然而西方军事进步不是没有代价的,那段时间千百万人死去了。
: ...................
--
FROM 180.111.251.*
实际上就是无论明清日本都打上门了,就是你们大清输了。不是你在跨时空找补觉得清能打败明,所以明一定打不赢日本的么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虽然明朝输给了满清”有这句不就够了,还脑补那么多干嘛呢?像个输不起的小孩还跨时空找补
:
: 按你这个跨时空比较,那不是一样,虽然明朝输了满清,那不过是明朝腐朽中央输给...
--
FROM 122.96.33.*
所以大清为了不闹饥荒,就搞了闭关锁国?大清做的很符合你们的智商啊
【 在 freyoneby 的大作中提到: 】
: 明朝老百姓都快饿死了,一个开放的国家怎么可能大饥荒,清朝海关税都花不完,清朝国际环境那么恶劣到灭亡都没有发生大规模饥荒,别给我说番薯啥的,后朝有番薯了一样全国大饥荒
--
FROM 122.96.33.*
你这原话不就属于假话不说,真话不说全的带节奏么。嘉庆时内地就有白莲教大起义了,又哪儿来的160年和平?边疆年年打仗就不能科技进步,非得像民国一样内地天天打仗才能科技进步军事进步咯?
你这楼里类似带节奏的真话不说全的内容还少么?田忌赛马比较1949和大清最高年份粮食产量,说的都是实话,却不说民国最高年份粮食产量一样超过大清,52年粮食产量就远超大清。。。
真是深得BBC真传。
【 在 USSRCCCP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原话是“而清朝自平三藩之乱到鸦片战争,内地十八省拥有了了长达160年的和平。有一得必有一失”
: 您不会不知道内地十八省是啥意思吧。
--
修改:oldgeng FROM 122.96.33.*
FROM 122.96.33.*
虽然量不大,但也还是有的啊。
我只是说大清说不打仗所以科技和军事没法进步,就是个伪命题。
【 在 AOC 的大作中提到: 】
: 准噶尔穷的叮当响,哪有啥钱买沙俄正经装备?就像现在灯塔施舍乌克兰一些破烂一样。,还真以为乌克兰全套美式装备了?
--
FROM 122.96.33.*
你又被这个清粉带到沟里了,我前面就戳穿他的谎言了。
他拿清朝粮食最高产量当清朝的平均产量,却不顾民国最高粮食产量一样超过清朝的历史事实,反而拿民国粮食产量最低点的1949年来和大清粮食产量最高的1850年比。这不就是田忌赛马么。可大清又不是年年1850年,照样有大把年份产量不足1949水平。何况1952年粮食产量就比1949年翻翻了,他一样不会告诉你。
也就是大清最高年份当清朝平均,民国最低年份当民国平均。这很大清特色。
【 在 AOC 的大作中提到: 】
: 按那种数据,宋朝人均粮食1400多斤,你觉得可能吗?古代和平时期,全国饥荒的次数本来就不多,满清有啥特殊的?roc四分五裂,不如大一统王朝很正常
--
FROM 122.192.15.*
还拿大清永不加赋牌坊来吹呢?
顺治年号称取消大明三饷加派,实际上把三饷加派加入正赋,于是就号称取消三饷加派了呗。
康熙号称永不加赋,结果是把顺治年2000万白银的赋税翻倍成4000万收了好多年。
雍正号称永不加赋,于是把康熙朝的火耗归公算入正赋于是就不算加赋了呗。
乾隆号称永不加赋,结果把雍正火耗归公后新加的火耗继续归公就不算加赋了呗,乾隆号称多次普免天下钱粮,可是乾隆时动辄每年收8000万两白银,相当于顺治年赋税的4倍,要是顺治直接一次性收8000万两,一样可以收一年免3年赋税哦。
光绪卖了海关后税收直奔30000万两白银去。这说来说去,大清赋税年年在涨,又哪儿来的永不加赋?
既然年年加赋,就别当婊子立牌坊,说什么永不加赋咯
【 在 USSRCCCP 的大作中提到: 】
: 税率问题。
: 通俗点说就是“永不加赋”四个字把清朝坑了。清后期人口是康熙时期的数倍,然而税收并没有增加多少。
: 财政能力没有和经济发展同步,必然要出大问题,需要支出的费用太多。甲午战争前军费不足就是恶果之一。清的农业税不到5%,相比之下日本明治维新时的农业税高达60%,是幕府时期的两倍以上。
: ...................
--
FROM 122.192.15.*
本版有人不断宣传大清粮食产量3000亿斤,可是这个数学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就是经济学家研究认定了清代粮食亩产300斤,而大清耕地约10亿亩,于是就得出了大清粮食平均年产3000亿斤,大清粮食产量远高于民国的奇葩论断。
其实在共和国农业革命以前,无论民国清朝,主要还是靠天吃饭,粮食亩产差异不会太大,即使有差异,也是民国亩产高于大清。那么民国亩产粮食多少呢?
1930年代,山东省五谷杂粮种植以小麦、大豆、高粱为主,小麦的平均亩产量是120斤,大豆是130斤,高粱是180斤。1930年代抗战爆发前是民国的黄金时代,也是农作物亩产量最高峰的时代,其中1931年至1934年,山东省主要农作物平均亩产量分别是:小麦146斤、大麦152斤、高粱204斤、大豆177斤、谷子223斤、玉米184斤、地瓜1416斤。
也就是除了地瓜外,民国山东平均粮食亩产也就100多斤,今天山东是全国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粮食产量在全国举足轻重,那民国山东粮食亩产怎么也得达到民国平均水平吧?
大清又何德何能粮食亩产一直高于民国平均粮食亩产一倍呢?
偶尔风调雨顺的一年,可能达到亩产300,年年亩产300怎么可能。民国也达不到这水平啊
--
FROM 122.19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