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民国粮食亩产量才100多斤,大清怎么可能300多斤
本版有人不断宣传大清粮食产量3000亿斤,可是这个数学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就是经济学家研究认定了清代粮食亩产300斤,而大清耕地约10亿亩,于是就得出了大清粮食平均年产3000亿斤,大清粮食产量远高于民国的奇葩论断。
其实在共和国农业革命以前,无论民国清朝,主要还是靠天吃饭,粮食亩产差异不会太大,即使有差异,也是民国亩产高于大清。那么民国亩产粮食多少呢?
1930年代,山东省五谷杂粮种植以小麦、大豆、高粱为主,小麦的平均亩产量是120斤,大豆是130斤,高粱是180斤。1930年代抗战爆发前是民国的黄金时代,也是农作物亩产量最高峰的时代,其中1931年至1934年,山东省主要农作物平均亩产量分别是:小麦146斤、大麦152斤、高粱204斤、大豆177斤、谷子223斤、玉米184斤、地瓜1416斤。
也就是除了地瓜外,民国山东平均粮食亩产也就100多斤,今天山东是全国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粮食产量在全国举足轻重,那民国山东粮食亩产怎么也得达到民国平均水平吧?
大清又何德何能粮食亩产一直高于民国平均粮食亩产一倍呢?
偶尔风调雨顺的一年,可能达到亩产300,年年亩产300怎么可能。民国也达不到这水平啊
--
FROM 122.192.15.*
还有民国粮食最高产量年份出现在1930年代,这时候的粮食总产量是包括东北的。
而众所周知,清代1850年代对东北柳条边外开发近乎为零,而1930年代的东北,经过张作霖父子20年经营,已经移民3000万汉人开发东北,这些移民大部分在黑龙江吉林为代表的柳条边外地区。这些地区带来了大量的高粱大豆玉米水稻产量。
即使如此,民国全国粮食最高产量约3200亿斤,民国统计手段比封建时代的统计手段要精确高明的多,也只能统计出这点数字。大清那落后的靠天吃饭农业,又怎么在没开发东北时,生产了远超民国粮食产量呢?难道靠洋大人卖的化肥农药来保证稳定产量?我莫不是穿越了?
【 在 oldg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版有人不断宣传大清粮食产量3000亿斤,可是这个数学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就是经济学家研究认定了清代粮食亩产300斤,而大清耕地约10亿亩,于是就得出了大清粮食平均年产3000亿斤,大清粮食产量远高于民国的奇葩论断。
: 其实在共和国农业革命以前,无论民国清朝,主要还是靠天吃饭,粮食亩产差异不会太大,即使有差异,也是民国亩产高于大清。那么民国亩产粮食多少呢?
: 1930年代,山东省五谷杂粮种植以小麦、大豆、高粱为主,小麦的平均亩产量是120斤,大豆是130斤,高粱是180斤。1930年代抗战爆发前是民国的黄金时代,也是农作物亩产量最高峰的时代,其中1931年至1934年,山东省主要农作物平均亩产量分别是:小麦146斤、大麦152斤、高粱204斤、大豆177斤、谷子223斤、玉米184斤、地瓜1416斤。
: ...................
--
FROM 180.111.251.*
收税再多,也得有的产量才行。总不能亩产量100多,收个90年的税就变成亩产300了吧。
【 在 freyoneby 的大作中提到: 】
: 民国军阀混战,摊丁入亩的税收制已经和大清灭亡一起带走了,地方地主官员野蛮剥削,俄城的税收已经收到90年后了
--
FROM 180.111.251.*
这事大清肯定经常有,可是民国统计数字可是有大量学者调研结果了。这就不是地主报多少的事了。
难道大清地主偷报之后还有300亩产,民国学者研究的反而只有100多。这大清地主为了省钱多报,难道是因为爱大清?
【 在 freyoneby 的大作中提到: 】
: 土地大量兼并,地主会想办法少交税,会报亩产100斤,有田农民也会往少的报,而且这种统计数据怎么出来的,历史一些数据可以随便编,反正你也无法调查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22.192.14.*
对,你说的是我们普遍的认知。
但是清粉说清朝不是红薯的盛世,清朝红薯播种面积很小,清朝主要靠小麦水稻产量提高养活了4亿人。
不知道你信不信,我反正是没信
【 在 spe 的大作中提到: 】
: 全种小麦得饿死多少人,很多地要种红薯,红薯可以亩产三千斤,晒成干也有一千多斤
--
FROM 180.111.251.*
建国初的调查中证实了民国山东数据的可靠性,建国初各地调查统计的产量一样是普遍一百多。
你认为建国后各地政府也是造假报假低报瞒报么。
后来全国粮食亩产的提高,一靠大修水利,旱地变水田;二靠良种培育,;三靠化肥提产。
这三条民国没有,
大清也没有啊。
【 在 Qlala 的大作中提到: 】
: 连年打仗
: 产量肯定低
: 另外粮食都被地方军阀收了 报给中央肯定也是假数
--
修改:oldgeng FROM 180.102.148.*
FROM 180.102.148.*
有多报的需求
可是有少报的需求么?
国初调查统计产量一样一百多。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
: 你认为建国后各地政府也是造假报假么”,这句话好好笑,你是欺负板友不能在本版谈53年后的事么?
:
--
FROM 180.102.148.*
韶山冲不是山东,山东主要是旱田,我怀疑韶山冲可能是水田。还有明清推广双季稻,不知道韶山冲有没有普及双季稻。。
韶山冲也不是荒山野岭,明清湖广熟天下足,早就取代了宋代苏湖熟天下足。
【 在 changzl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时我家有十五亩田地,成了中农,靠此每年可以收六十担谷①。一家五口一年共吃三十五担——即每人七担左右——这样每年还有二十五担剩余。我的父亲利用这些剩余,又积蓄了一点资本,后来又买了七亩地,这样我家就有‘富’农的地位了。那时候我家每年可以收八十四担谷。当我十岁家中只有十五亩地的时候,一家五口人是:我父亲、母亲、祖父、弟弟和我。我们又买了七亩地以后,祖父去世了,但又添了一个弟弟。可是我们每年仍然有四十九担谷的剩余,我的父亲就靠此渐渐富裕起来。
: 韶山冲也不是什么鱼米之乡,亩产都有400斤,民国怎么可能亩产只有100斤
--
FROM 122.96.42.*
我不否认古代灌溉农田产量高,可你这是平均产量么?
灌溉农田古代能到多少百分比?
【 在 TaoTeCh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是不懂农业呀
: 别说清朝了
: 西汉亩产就已经281斤了(这个网上一搜就搜到)
: ...................
--
FROM 180.11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