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满清们偷偷摸摸改了汉姓,啥时候出来给扬州十日,嘉庆三屠下跪
阶级论,你忽略了两点:
一是特定时期,民族矛盾会成为主流,且比阶级矛盾剧烈的多(明末清初)。之所以阶级矛盾成为主流论述,不是说阶级矛盾没有民族矛盾深刻,是因为大部分时间民族矛盾没有激化罢了,一旦激化就会盖过阶级矛盾。历史上,远有南明军和农民起义军合力抗清,近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都说明这一点。
第二,满清时期的主导阶级,正是以八旗贵族为骨干,汉人地主和知识分子只是打工仔罢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合流了,类似印度种姓制。
【 在 liuxueshe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不是民族利益,是阶级利益。
:
--
FROM 114.249.61.*
你听他胡扯,这人巴不得中国完蛋那种,会同情中国历史上的战争遇难者?又是那种围明救清的恶心招数。明朝初年所谓屠城,一是很有争议,二是即便有这几个事,从范围、破坏力、人口损失都远远没有满清入关时大。
【 在 druidps 的大作中提到: 】
:
: 朱家功过参半,而其已经付出了代价,明末时朱元璋的后代被满清与农民军灭族,死掉了98%。
: 满清过大于功,还在通过影视,文化,收藏,建筑里沆瀣一气,混吃混喝。
--
FROM 114.249.61.*
港台剧里关于满清历史的描述,并没有违反中国普通大众的情感认知。我记得黄飞鸿里还有几句台词比较有名,关之琳一个满族演员还说过一句话。
但是20年前有几个大陆的清朝剧,典型如康熙王朝,确实是特别违反史实和中国民众情感。当年我看到时真的震惊,第一次感受到国内还有一撮历史认同感完全不同的人,而且登大雅之堂。
再举一个例子,当初汉武大帝我曾经看过内审版,片头字幕有一句“他的国号成为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这伟大二字,在公映版是删了的。这件事我也想不通。不知道动了谁的神经。
再举一个例子,央视给宋应星梳辫子,想不通里面的逻辑,宋应星有没有留过辫子,没有确凿考证,并且他是公认的明朝科学家,既然没有考证证据,但凡稍微有点民族情感...然而央视不是,央视有些人的认同感完全不同。
北京在建国初十万满清既得利益集团后裔,隐姓埋名的更多,都是老市民。辛亥后、建国后进城的汉人未必能在文化圈占上风。现在汉人人口上来了,但基本都是新移民,彻底逆转文化圈的认同可能还得一两代人。说白了无论是当初的革命干部左派,还是现在的北京新移民做题家们,都不顾上这些事,只有那些遗民有钱有闲。
最后,不管从中国发展大局,还是满清时代的利益分配,满清并不代表满族利益(尤其是东北满族等)。现在吹满清的,基本上都是满清既得利益集团后裔,不一定是满族。
【 在 taimur 的大作中提到: 】
: 辫子戏始做俑者是港台吧,他们也被满族人渗透了?
--
修改:tianc03 FROM 114.249.61.*
FROM 114.249.61.*
本来融合的很好的。是满清既得利益集团后裔非得给这个邪恶反动政权洗地,挑起了对立,并且绑架成满汉之间的对立。这些人跟反华的洋奴份子合流,一边鼓吹满清,一边污名化中华文明,是中国软实力建设中的反动分子。
【 在 bocaijun 的大作中提到: 】
: 满清没有完全被同化吧。两个民族有不同民族利益就是没有被同化,哪天所有民族优惠都取消再谈。有利益区别就没真正同化。
--
FROM 114.24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