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期间,粟裕曾以副总参的身份,将两个原本部署在朝鲜战场上的军撤回到国内,进行整编和休息。从部队内部的行政流程上来说,这一举动是合理的,副总参完全有这个权力,但就人事方面来说,他应当先给彭老总打个招呼,让老总提前有个准备。擅自调动部队一事令彭老总大为恼火,老总要毛主席主持公道。主席自然是想方设法从中调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与此同时,毛主席指示粟裕,往后做事要顾念大局,尽量考虑周全,不要太过于“直”。但性格不是那么容易就改变的,粟后来又做了一些很不合时宜的事,引发了不小的非议。比如在50年代后期,他受命指挥东南沿海的部队准备攻台。期间,他觉得前线的空军力量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于是上书党中央,请求调东北的部分战斗机到福建来。
毛主席对于此事比较谨慎,一来当时中苏的关系已经呈现出紧张的态势,东北地区的边防也需要加强,二来美国人在朝鲜半岛还有驻军,三八线左右的仍处于对峙状态,战火随时都有可能重燃,东北必须维持足够多的兵力向东警戒,以备不时之需,三来台湾的国民党武装已经获得美国的援助,战斗力不同往日,不可贸然对其采取军事行动。
图片
所以,主席没有第一时间回复粟裕。但没过多久,他再次上书,仍请空军南下。主席批准了,但没有说具体的执行时间。可粟裕没有注意到这个小细节,马上开始着手调兵,结果差点酿成大祸,事后,他连忙向主席承认错误,主席知道他没有坏心思,也就没有处分他。
但在另外一件事上,他就没那么幸运了。有一段时间,毛主席觉得总参部的相关工作存在错漏之处,于是提出批评,要求总参部做检讨。当时的总参还是聂帅,聂帅本打算由秘书拟一份检讨,以总参部的名义递交上去即可,但谁能想到,身为副总参的粟裕居然以个人名义写了一份检讨,在没有知会聂帅的情况下,递交给了毛主席,这让聂帅很是不满。在1958年的反“右”运动中,粟裕被指“个人主义”正是受此事的影响。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FROM 223.1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