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1900-1949中国也是对外开放的
到底是持续作用还是一次性作用这个本身其实没有意义,即便一次性作用也可以用长期作用角度去看待,我说的是对一个国家来说,任何制度的意义应该是比较长的时间跨度下体现。
【 在 hotpea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我的根本分歧在于对于农业经营体制到底是持续起作用还是只能一次性起作用,这个,建议你先拿出数据来支持你的观点吧。
: 你选12%那一年的数据,如果能够分析出增产的原因是自然条件之外的其他原因当然有价值,一样能帮助我们找到促进增产的因素,有助于后续的改进。
: 现在我的观点是,前述的数据和计算表明,82、83这两年连续的增长没有除包产到户推广之外其他的因素能更合理的解释。
: ...................
--
FROM 120.244.232.*
我的意思是,一个政府,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如果短期衡量数据,很容易出现故意打鸡血的情况,如果拿短期衡量比较不是好事,很容易被钻空子,能做到长期体现出来,才是好的政策。
【 在 hotpea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我的根本分歧在于对于农业经营体制到底是持续起作用还是只能一次性起作用,这个,建议你先拿出数据来支持你的观点吧。
: 你选12%那一年的数据,如果能够分析出增产的原因是自然条件之外的其他原因当然有价值,一样能帮助我们找到促进增产的因素,有助于后续的改进。
: 现在我的观点是,前述的数据和计算表明,82、83这两年连续的增长没有除包产到户推广之外其他的因素能更合理的解释。
: ...................
--
FROM 120.244.232.*
没去查年鉴,但是网上很多数据来源都是8.46啊,看来都是引用错误数据源了
【 在 hotpea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的“官方数据“错了
: 按官方数据是9.24%
: 见附件85年鉴。
: ...................
--
FROM 120.244.232.*
我也不是说好坏,而是基于对于一个政策起作用的评估的定义角度本身讨论。
【 在 hotpear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没打算评价好坏,只对当年是否发挥过作用进行分析。没有一个政策是完美无缺的,如果因为长期存在缺点而否认其短期作用,不是科学的态度。
:
--
FROM 120.244.232.*
类似996机制其实还是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起作用,只不过过去不叫996罢了,像当年沿海那些外贸型企业加班是家常便饭吧,所以我的意思是一定时间跨度,比如10年。
【 在 hotpear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一个政策是通过调动积极性发挥作用,那么不可能持续发挥作用,你卷到996极致之后再怎么发挥作用?
:
--
修改:lsnirvana FROM 120.244.232.*
FROM 120.244.232.*
我说实话,个人感觉改开后经济增长对于工作强度依赖还是挺大的,科技含量其实不多,而改开后的增长确实体现在长期上,也就是历年平均增长率,所以高强度劳动对于经济增长感觉确实是持续起作用的。
【 在 hotpea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确定如果你施行996,后边9年能跟第1年有一样的增长率?后边那9年就算增长,也跟996无关了。因为前一年也是996,没有变化。
:
--
修改:lsnirvana FROM 120.244.232.*
FROM 120.244.232.*
其实我认为农业的问题还是劳动不复杂,上限比较低的因素,说白了每年就那么点事,做完了就没了,这和工业,it行业的高强度劳动起的推动作用不太一样。
【 在 hotpea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确定如果你施行996十年,后边9年能跟第1年有一样的增长率?后边那9年就算增长,也跟996无关了。因为前一年也是996,没有变化。
:
--
修改:lsnirvana FROM 120.244.232.*
FROM 120.244.232.*
积累扩大规模
【 在 hotpea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但是在已经达到高强度劳动的基础上,下一年就会高无可高,这个时候下一年的增长就跟这个无关了。
: 类似996的还有三班倒,一开始施行自然会效果显著,但是第二年第三年,就不会持续为增长贡献力量了。
:
--
FROM 120.244.232.*
扩大规模,继续996,996是在没有技术研发优势时候的对外竞争优势,一个降低成本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苦逼方法,当年中国不就靠全球低价卖货么。
【 在 hotpear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吧,但对于中国农业这种种植面积固定的场景下,不存在扩大规模的前提。
: 另外,规模是另外一个变量,在你说的“积累扩大规模”这个场景下也不是996贡献了增长,而是规模扩大贡献了增长。
:
--
修改:lsnirvana FROM 120.244.232.*
FROM 120.244.232.*
其实我的意思是农业这个行业其实折腾的效果很一般,除非出现某种革命性技术,所以我不太赞成温铁军那种往农业大量投入的想法,回报太低了。
【 在 hotpear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上限比较低,那就更不需要看更长时间跨度了。。。。。两年就可以把包产到户的红利释放完毕,你也可以去考察后边几年的情况,数据也能证实这个观点。上了一个台阶之后就是平台期。
: 工业、it行业也好,其实和农业一样,任何时候,长期来看都是技术进步起到决定性作用。管理因素通常是一次性的,但是好的管理对技术的推进效果不一样。但考察农业,技术进步不依赖于农业经营的管理水平,而是依赖于工业。
:
--
修改:lsnirvana FROM 120.244.232.*
FROM 120.24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