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明治维新能成功的本质是日本之前进行了长达百年的西学东渐
中国是被满清戳瞎双眼,中断了200多年的对外交往,1840年时代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还没有200多年前的明朝末年深。所谓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实际上是重新给满清开眼。
日本从德川幕府时代1720年前后就开始引进西学,史称兰学运动(更可恨的是他们早期的西学文献都是晚明中国人翻译的汉译本)。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人的兰学启蒙运动已经搞了100多年。日本人1820年就知道用近代测绘手段绘制日本地图了,18世纪末既已通过《解体新书》等西医著作了解到西洋科学的先进性。甚至连电荷、库仑定律等都知道,牛顿三定律在18世纪末就被日本人所知。
日本明治维新的骨干如福泽谕吉等人就是从小接触欧洲思想的儒家知识分子。经历了兰学启蒙的19世纪日本,社会形态跟满清已经是完全不同。
相关资料可以看看我在历史版贴的文章。实在不明白这么重要的历史脉络,被国内人彻底无视。以至于分析明治维新时,都不知道满清、日本当时社会形态、知识分子思维的本质不同。还以为日本跟大清国一样都是做梦刚醒。
https://www.mysmth.net/nForum/#!article/History/2091153
--
FROM 114.249.60.*
从日本和晚明中国、现代中国的经历也能看出来,东亚文化/儒家文化,本来没有什么排外性。哪怕只给一丁点的自由、开放空间,知识分子也是有求真知的能力和动机,社会进步也就会酝酿起来。
比如福泽谕吉,他从小熟读汉学,其读书认字、求真知的哲学观就是中华文化的熏陶。也是这种世界观、对日本的责任感让他走上了师从兰学大师绪方洪庵,救国图强的道路。
日本由于没有科举制,知识分子阶层还是很弱小的,其西学东渐比中国还晚了近百年,但也足以让日本超越彻底关闭国门的满清。
又因为日本国小、知识分子阶层弱小,日本人没有融合东亚文化和西欧科技文化的能力,只能是企图甩掉东亚文化,走上所谓“脱亚入欧”的道路。
如果中国能正常发展,继续晚明跟西欧的科技文化交流进程,参考日本的进度,大概会在明治维新100年前就达到跟明治日本相似的社会状态,可能在19世纪呈现出融合东亚文化和西欧科技文化的新文明形态。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是被满清戳瞎双眼,中断了200多年的对外交往,1840年时代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还没有200多年前的明朝末年深。所谓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实际上是重新给满清开眼。
: 日本从德川幕府时代1720年前后就开始引进西学,史称兰学运动(更可恨的是他们早期的西学文献都是晚明中国人翻译的汉译本)。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人的兰学启蒙运动已经搞了100多年。日本人1820年就知道用近代测绘手段绘制日本地图了,18世纪末既已通过《解体新书》等西医著作了解到西洋科学的先进性。甚至连电荷、库仑定律等都知道,牛顿三定律在18世纪末就被日本人所知。
: 日本明治维新的骨干如福泽谕吉等人就是从小接触欧洲思想的儒家知识分子。经历了兰学启蒙的19世纪日本,社会形态跟满清已经是完全不同。
: ...................
--
修改:tianc03 FROM 114.249.60.*
FROM 114.249.60.*
我这贴说了:
不管是现行历史课本的定义,还是历史史料分析,明朝都没有闭关锁国,闭关锁国这个定义是专门给满清下的。
明朝前期的贸易控制政策,主要是为了打击倭寇走私,不是为了搞思想、文化专政,也从来没有限制过中外人员交流。而且当时大航海还没有兴起,各国都在守着自己国门,何来闭关锁国?
大航海时代兴起时,明朝进行了隆庆开关,连贸易控制都解除了。明后期中国和欧洲的科技、文化交流在当时世界上绝对算是开放的典范。
而满清是在明朝后期已经积极融入全球化的开放时代基础上,反其道行之,搞起来的严格限制中外人员交流,严格的思想、文化专政,造成中国落后世界200年。在这件事上混淆明、清的做法是完全无知和坏。
==============
具体的你还可以看看《防范外夷规条》等满清具体操作细则,那真是严防死守,完全断绝了中国人民跟国外往来的可能。这比200年前的明朝是完全不同的。明朝时洋人来华跟知识分子、百姓随便接触。到了清朝时期,全球化的程度比明朝是大幅加深,中外交流本该更加密切,中国却被满清关闭了大门。
【 在 acalism 的大作中提到: 】
: 明清对外开放的问题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产生了这种差异?
: 海禁政策是否就是闭关锁国的最典型表现,
: 海禁只是阻碍了捕鱼吗,
: ...................
--
FROM 114.24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