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48年胖帅为什么去中原局,还干得是副职?
二代何德何能,凭什么啊?
big huyo,就凭你当年四大毛派之一?
天天统领这个,统领那个,
结果就是理个发,冲个凉水澡?
就一把手?
【 在 seease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原局负责整个外线出击。
: 统领三支大军。
: 刘邓,陈谢,S西兵团。
: ...................
--
FROM 112.20.125.*
嗯,我再跟你补充个依据:
淮海第二阶段中野围着黄维,陈士榘带三个纵队增援,在刘邓面前甩闲话,那是一点面子都不给。
反正当时粟裕远距离传话,他还能听一点
【 在 seeasee 的大作中提到: 】
: 华东内部斗的很厉害。
: 对外还是一致的。
:
: 陈士榘不服S.
: 可是豫东战役,
: 陈从脱离刘邓指挥,跑去和S回合,那跑的那叫一个快。
:
: 原来,刘邓25/6万人马(中野15/6万+陈唐10万),S10万人马。
: 转眼变成,刘邓15/6万人马,S20万人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ELS-AN00」
--
FROM 117.144.179.*
不过,豫东战役前后,刘邓野战部队哪有十五六万呢?本部一二三六纵只有六万人,陈赓四九纵大约五万人吧,加起来大概十万出头?
【 在 seeasee 的大作中提到: 】
: 华东内部斗的很厉害。
: 对外还是一致的。
:
: 陈士榘不服S.
: 可是豫东战役,
: 陈从脱离刘邓指挥,跑去和S回合,那跑的那叫一个快。
:
: 原来,刘邓25/6万人马(中野15/6万+陈唐10万),S10万人马。
: 转眼变成,刘邓15/6万人马,S20万人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ELS-AN00」
--
FROM 117.144.179.*
不止吧。
淮海战役中野有20万人。
中间也就4个月。
【 在 wonderdream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过,豫东战役前后,刘邓野战部队哪有十五六万呢?本部一二三六纵只有六万人,陈赓四九纵大约五万人吧,加起来大概十万出头?
: 发自「今日水木 on ELS-AN00」
--
FROM 122.9.80.*
但是淮海战役时中野全军10万人围着黄维12万,这还是把陕南十二旅等部队也调上来了
【 在 seeasee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不止吧。
: 淮海战役中野有20万人。
: 中间也就4个月。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ELS-AN00」
--
FROM 117.144.179.*
还有南线阻击吧,什么烧铺草什么的。
难道淮海战役是50万对80万?
刘峙说他手下4个兵团只有25万人。
【 在 wonderdream 的大作中提到: 】
: 但是淮海战役时中野全军10万人围着黄维12万,这还是把陕南十二旅等部队也调上来了
: 发自「今日水木 on ELS-AN00」
--
修改:seeasee FROM 122.9.80.*
FROM 122.9.80.*
对头。很多时候,zy的设想是脱离实际的一厢情愿。没实现的设想多了去了,比如,保卫四平争取平分东北,完全就是不顾实际情况,m到59年还不认错。
【 在 seease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央构想也得下面配合才行。
: 虽然目标都是打垮蒋介石。
:
--
FROM 111.197.232.*
设想能100%实现那叫神仙。
设想能95%实现已经是千古了。
保卫四平平分东北有什么不顾实际情况的?
北满把新一军打趴了,南满把新六军打趴了,有什么不能追求平分的?
实际问题是,调三纵北上消灭新一军。
结果被杜聿明打了个时间差。
先乘三纵北上,南满兵力不足把南满搞了一下。
接着抽新六军去四平,乘三纵还没就位,又把四平搞了一下。
共军这边两头没捞着。
国军这边两头都捞着了。
也就是某些人,看革命史宏大叙事看多了。
以为解放战争水到渠成,吃豆腐一样。
哪有那么容易。
1948年9月,还没看出啥时候全国解放呢。
【 在 kon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头。很多时候,zy的设想是脱离实际的一厢情愿。没实现的设想多了去了,比如,保卫四平争取平分东北,完全就是不顾实际情况,m到59年还不认错。
--
FROM 122.9.80.*
【 在 seeasee 的大作中提到: 】
: 设想能100%实现那叫神仙。
: 设想能95%实现已经是千古了。
: 保卫四平平分东北有什么不顾实际情况的?
: ...................
能在大低谷的时候看出胜利的希望,给出合理的解释,才是大远见。
更何况,zy和毛在具体战略实施上也是顶级水平。
--
FROM 111.197.23.*
1. 以和谈为最高目标,就是一厢情愿地不顾kmt的实际情况,心存幻想。跟kmt斗20多年,那是一群什么人,心里还没点数吗?一线的101和502从头到尾就没相信过和谈,一直积极备战,那才是从实际出发。
2. 死保四平,就是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乐观。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和谈中的筹码,不顾101和黄大将的多次反对,非要死守,结果是入关的家底儿损失过半。如果不是蒋队长去东北中断了杜聿明的计划,101退到苏联几乎成定局。
一线的黄克诚,59年还在和m掰扯这事儿,可见当年对这个决策意见有多大。
【 在 seeasee 的大作中提到: 】
: 设想能100%实现那叫神仙。
: 设想能95%实现已经是千古了。
: 保卫四平平分东北有什么不顾实际情况的?
: ...................
--
FROM 111.197.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