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中苏矛盾及论战的根源是什么?
有两个主要观点
一是认为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联合舰队、长波电台)与毛争取独立自主,维护国家主权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二是赫鲁晓夫56年推出了“和平过渡”“和平竞赛”“和平共处”路线,对美缓和,毛坚持斗争立场认为苏联变质了。
【 在 freeic 的大作中提到: 】
: 50年代好好的亲如一家,到60年就彻底翻脸了。这中间发生哪些事情?中苏本质矛盾是什么?
--
修改:hotpear FROM 1.88.93.*
FROM 1.88.93.*
按中共党史,是第一个观点。
回顾这场论战的历史,在中苏两党发生意识形态分歧之后,苏联领导人首先把两党之间的原则争论变为国家争端,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的巨大压力。这使得中国共产党不得不进行反对苏联老子党和大国沙文主义斗争。正如邓所说:“真正的实质问题是不平等,中国人感到受屈辱。”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P417
官方历史主要是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
个人判断比较重要的还有56年匈牙利事件、59年庐山会议期间尤金跟陈毅提及政变,64年马利诺夫斯基跟周、贺提及倒毛等。
http://www.hprc.org.cn/gsyj/wjs/xzgwj/201204/P020180412543045238949.pdf
【 在 freeic 的大作中提到: 】
: 观念有分歧,也不应该成为你死我活的仇人
: 到底发生了什么?
--
修改:hotpear FROM 1.88.93.*
FROM 1.88.93.*
按本版很多人观点,是尼克松屈膝投降来朝拜毛的,是被中国打服,不是中国让步。
【 在 fanjiyouyi 的大作中提到: 】
: 二应该不是
: 毕竟也没多久,中美就勾搭上了
--
FROM 1.88.93.*
可以参考这个,前边我提到的第二个观点就是苏联官方持有的部分主要观点。大国沙文主义也提到了。
https://www.doc88.com/p-2147030867651.html
【 在 freeic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苏联的说法吗?
: 两边看也许更客观一些
: 屈辱。”
: ...................
--
修改:hotpear FROM 1.88.93.*
FROM 1.88.93.*
你别笑,很有些人是这么认为的,呵呵。
【 在 fanjiyouyi 的大作中提到: 】
: 噗
--
FROM 1.88.93.*
整理了一下一些主要的历史事件。
1954年核技术转让问题、派中国劳工去西伯利亚问题
1956年斯大林评价问题
1957年三和问题
1958年联合舰队长波电台问题、金门炮战问题
1959年赫批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赫访美、停止核技术转让、支持印度
1960年裁军问题。布加勒斯特会议公开争论。苏联召回专家。
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彻底决裂,周提前离会回国。苏将斯大林迁出红场。
【 在 freeic 的大作中提到: 】
: 观念有分歧,也不应该成为你死我活的仇人
: 到底发生了什么?
:
--
FROM 1.88.93.*
并没有。提供一些材料供参考。即便是50年代,美国也无法让英法与自己步调完全一致。
http://www.hprc.org.cn/gsyj/wjs/gjjl/202101/t20210113_5244570.html
1955年8月4日,法国政府照会美英两国政府,呼吁召开会议商讨将对华贸易管制置于和苏联
同样的水平。
面对美国不妥协的立场,英国政府采取了强硬态度。1955年12月12日,英国发表声明,宣称
由于英美两国不能达成一致意见,英国计划于1956年1月15日后单方面调整对华贸易管制政
策,以后逐渐对中国实行与苏东国家同等水平的贸易管制政策。
1957年3月1日,英国政府照会美国政府,强调对于英国而言,“继续保留‘中国差别’是不
可能的,这不仅造成英国的经济负担,同样也造成英联邦成员的经济负担,因此,英国政府
理应废除‘中国差别’”。5月22日,英国外交部向美国政府表示:“由于美国一如既往地
坚持保留‘中国差别’,即便对东欧限制出口数量的物资也要对中国实行禁运,因此,英国
政府认为英国废除‘中国差别’的时机已经到来”。5月27日,巴统召开会议,英国代表对
外宣布,英国将单方面废除“中国差别”,以后对中国只保留最低限度的贸易管制。很快,
英国政府废除了属于“中国差别”范畴的207种物资的对华出口管制。
http://hprc.cssn.cn/gsyj/yjjg/zggsyjxh_1/gsnhlw_1/4jddzgsgjgjlt/202211/t20221116_5564508.html
引进西方技术的另一重要途径是购买先进设备和技术。例如,1958年国家拨付巨资从西欧引进大批精密机床和大型发电设备。“为了这次引进,国家共出售储备黄金300万两,换取外汇1.05亿美元,其中的2066万美元作为专款向西欧订购先进机床等精密设备,包括在西德订购重大设备51台、瑞士订购重大设备105台。这批设备成为新中国的‘工业母机’,为后来加工万吨以上的水压机立柱、高压反应筒、万吨以上的远洋巨轮主轴、万匹马力柴油机缸体、30万千瓦以上的发电机组等立下汗马功劳。
http://hprc.cssn.cn/gsyj/yjjg/zggsyjxh_1/gsnhlw_1/d15jgsxsnhlwj/201701/t20170106
_4142897.html
1957年5月,英国宣布放宽对华贸易限制,随后参加巴黎统筹委员会的大部分西方国家纷纷
效仿。
1964年…………
这批项目涉及领域除了石油化工以外,扩大到轻工业、重工业、交通、农业各个行业,重点则逐渐转到冶金、精密机械、仪器仪表、电子工业等基础工业方面新技术的进口。进口的国家,除了日、荷、英、意、法、联邦德国之外,增加了瑞典、瑞士、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等十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批项目主要包括:在冶金工业方面,进口氧气顶吹转炉、大型炼钢电炉、特殊钢厂的关键设备、冷轧带钢、冷轧矽钢片、合金钢挤压机、大口径钢管扩管机、硅的冶炼及提纯、稀有金属的冶炼及加工、法国的电解铝、瑞典的铁矿开采和铜矿开采等先进的设备工艺,金额约1.1亿美元。
从1963年6月,利用延期付款的方式,中国同日本签订了第一个进口维尼纶成套设备合同,打开了西方国家从技术上封锁中国的缺口。在随后的几年中,中国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瑞典、意大利、瑞士、荷兰、比利时、奥地利等9个国家引进石油、化工、冶金、矿山、电子和精密机械等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成套设备和技术,共84项。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西方联盟怎么就相对来说更一致一些呢?
:
: 所谓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抛全一片心
: ...................
--
FROM 106.120.64.*
因为咱们挖墙脚下的功夫还不够啊。当初尼克松为了挖墙脚可是主动放下身段访华。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但是那边相对好多了,到现在盟友关系也没破裂啊
:
: 当初希特勒收莱茵
: ...................
--
修改:hotpear FROM 106.120.64.*
FROM 106.120.64.*
是啊。英美以及西方同盟是利益结合形成的,资本发挥了主要的作用,意识形态是其重要的武器。而中苏同盟在我看来是意识形态一致形成的,一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分歧,彼此都会视为异端。这是最大的分别。
所以对于今天的中国,我认为最大的目标应该是分化瓦解西方同盟,孤立美国。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谢分享。
:
: 但英美同盟没有破裂啊
: ...................
--
修改:hotpear FROM 106.120.64.*
FROM 106.120.64.*
你这个问题太大了,就是问中国改开成功的原因呗。
答案太多了,但至少有一点是共识,就是苏共水平不如tg。
【 在 NIH 的大作中提到: 】
: 注意到两点,一苏联50年代就意识到把发展重工业转到轻工业,几十年都不成,原因是什么?二,苏联50年代与美缓和岂不是类似我方80年代对西方缓和的态度?但结果不同。这两点对于我方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
FROM 106.1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