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如果SY不抗命下江南会怎么样
臆想症,病得不轻。说句不客气的话,别说二代,那时甚至刘帅都没信心率领几十万人马在中原主动和KMT主力开片打决战,万千军中抓住瞬机乱中取胜不是随便一个将帅能打出。
【 在 seeasee 的大作中提到: 】
: 淮海战役我军60万对80万。
: 其中1/4/6纵7万人。所以如果缺了1/4/6纵,我军是53万人。加上3/8/10纵豫东损失1万,是54万人。
: 国军算被调动15万人。所以国军是65万人,加上豫东被消灭的3.5万人。是68.5万人。
: ...................
--
FROM 223.72.44.*
说句不客气的话,老M和中央如果有次好的选择,次优的指挥人选,就不会听SY的。上面的ID及同伙太讲政治了,为了政治就可以胡说臆想一切。如果不是因为这件事是忤了老M的意思,还影响了后来二代的光辉历史,这些人才不会天天在这里,引经据典论证一个比事实更好的假设
【 在 ZHMZFFL 的大作中提到: 】
: 耄和中央认同了粟裕的战略规划
:
--
FROM 223.72.44.*
历史发明家排口胡嗨,中国咋尽出这种口若悬河嘴上踢足球的足球家?粟裕天天指挥部下,七天不睡觉,算无遗策,比你这种天天事后胡嗨,只拎一点表面文章的不更了解实际情况?
你搞政工的吧,别的不说,就你现在喊口号在街头能忽悠几个人?还指点粟裕指挥几十万人下不下江南,还说事实英雄怕困难,你算老几啊?
【 在 seeasee 的大作中提到: 】
: SY是怕困难。
: 而不是觉得没必要。
:
--
FROM 223.72.68.*
刘邓下大别山后靠别人翻身,粟裕是借了力,但不下江南靠自己翻身,这就是最大区别。脑袋秀逗了一样,天天把精神作用当成最大作用,政治书看多了
【 在 seeasee 的大作中提到: 】
: 刘邓困难。
: 可是陕北,山东,华野缓过来了。
:
--
FROM 223.72.68.*
指的是淮海那一段,简直是神一样操作,以后再打出这种出神入化的效果很难,包括粟裕本人
【 在 kim27 的大作中提到: 】
: 解放战争期间没人可以真的算无遗策,即使耄都有错误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ELS-AN00」
--
FROM 223.104.41.*
过长江,以逸待劳百万大军面对残军败将还要准备2个月,一直在运动战中的粟裕率领20万匆忙过长江去打游击吗?江北决战,然后集中兵力泰山压顶是最佳策略,打成现在俄乌四面出击添油局面是下下策
【 在 Adaye 的大作中提到: 】
: 蒋公(包括其他国军将领)对形势的判断一直都是极其不准确的,也一直都是患得患失的。
: 调廖耀湘,我觉得基本不可能。
: 不管邓如何回忆,起码胶东的国军是从现场直接撤退去大别山的。
: ...................
--
FROM 223.104.41.*
不管怎么说,粟裕和华东是借了刘邓的帮助,然后靠自己的努力翻了身,而刘邓政治高位自己也实力大损失,不靠华东自己翻不了盘。所以无论后来怎么宣传,邓也凭政治贡献成了二代,这件事一直有不同说法。如果是政治和军事上双赢的局面,凭你们这种唯上的态度谁敢瞎BB啊,就是因为事实优劣上有争议,而且不小的争议
【 在 seeasee 的大作中提到: 】
: 刘邓下大别山,帮全国翻身。
: SY不下江南,打豫东,打老本都赔掉了,还自己翻身。
: 了解点历史事实。
: ...................
--
修改:Deepmountain FROM 223.104.41.*
FROM 223.104.41.*
能不能实事求是点吗,任何领导人就一贯正确,百分之百神勇吗?就淮海这件事,粟裕是正确的,也是在策略和部队实际运用上最神奇的,这是客观事实,所以也是粟裕以一个政治低位的指挥员被大家广为传颂的事实基础。
你们太唯上了,所以挖空心思去故纸堆里找蛛丝马迹来论证领导一贯正确,各个角度贬低一位英雄的应有事实贡献,不觉得很无聊吗?
要讨论粟裕缺点,多得是,例如不去朝鲜,领军解放TW信心不足要彭林来挂帅等等,这些没有成功的事大可以借题发挥,架空历史分析。对一个已经无比成功的事实还这样借题发挥,不觉得自己很狂妄和下作吗?
【 在 seeasee 的大作中提到: 】
: 比起老耄,SY也算不得老几。
: 让SY下江南的是ZY也不是我。
:
--
FROM 223.104.41.*
旧版本毛选我看过,刘邓进军大别山是很重要一篇,但主要是精神宣传,后面那些派粟裕下江南的内容基本删得或隐藏得没有了。所以,当初编毛选的秘书很聪明,也很实事求是,宣扬了精神,但没有违背实力为根本的实事求是原则。过了几十年,这些后辈不知咋的,好像发现了金矿一样,拼命去翻原始文件去论证领导人的一贯正确,搞得解放战争就是刘邓进军大别山事最大一样,是百分之百正确一样。
【 在 kim27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事也就这几年开始有的争议,前面多少年都没争议的,别以为自己事后看就是黄金视角,就比耄牛,实际上耄每天看得电报可能比你们一辈子看得都多
: 发自「今日水木 on ELS-AN00」
--
FROM 223.104.41.*
还在异想天开,第一线掌握部队的指挥员对实际情况了解还不如你?天天运动思考已到了极限,不是在地图上画个圈就行
【 在 Adaye 的大作中提到: 】
: 粟裕可从来没说要反杀大龙,事实也不是。
: 江北的形势没有决战的条件,需要进一步此消彼长,这是共识。绝非很多人说的江北决战云云。只不过zy坚持一贯的战略宽大机动,粟裕建议逐层递进,这是差异点。
: 下江南不是弃子,是调动敌人消耗敌人此消彼长到一定程度,解放江北。这和刘邓陈谢出外线一个路子。
: ...................
--
FROM 223.1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