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如果SY不抗命下江南会怎么样
这事充分反映了,中央不了解地方的战术能力,怎么可能得出中央战略是对的结论?
【 在 Adaye 的大作中提到: 】
: 想不明白,总感觉下江南还是不下江南,不会对进程有太大的影响。
: 1,下江南是毛一贯的策略,即在劣势或不占优势情况下通过宽大机动来调动敌军,改变被动或僵持的局部态势,达到歼敌的目的。陈谢南下和刘邓南下都是这种策略,达到了战略效果。如果粟兵团南下,以国军对形势的判断能力和患得患失的心态,大概率是能够调动国军达到战略目的,这
: 样的作战方式是zy的方式,逐步形成优势。
: ...................
--
FROM 175.160.204.222
那个时候国军更难,
总要有第一次的,除非像林那样,绝对优势情况下才有第一次。
这事还是反应的中央对前线不够了解,影响了制定最优的战略。
【 在 wheretodo 的大作中提到: 】
: 灭掉张灵甫之后有段时间比较困难。别说消灭大鱼了
--
FROM 175.160.204.222
守着港口会跑的。
【 在 wheretodo 的大作中提到: 】
: 淮海本就是风险最大的,也是导致大陆解放加速关键一战,此后没有大战了,因为老蒋机动
: 精锐打没了
: 如果没有淮海,那么平津会是第二场大战,也会更困难,当然也更合东北野战军胃口
: ...................
--
FROM 175.160.204.222
后来豫东战役也证实了sy的判断,在有重武器和当地根据地支持的情况下,才勉强打赢豫东。
如果丢掉辎重,没有后勤,没有根据地,想硬碰硬国军主力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 在 wheretodo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为了拖时间。是类似于千里跃进大别山,把战火烧进国统区,零敲牛皮糖同时。主要还是没很大把握鲸吞老蒋最精锐的兵团群。就像御敌于国门之外一样,好是好,做不到搞不好
: 成送死
--
FROM 175.160.204.222
国军会围剿的,毕竟你是去占地盘而不是过路。
【 在 Aday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过江不是去硬碰硬的。
--
FROM 175.160.204.222
那也是很被动的命,不会有啥好结果。
历史上都是被迫丢掉辎重与根据地,才被迫去长征打游击的。
当时远远没到那地步,这都不是外线作战的范畴了,简直是就是西路军再现。
【 在 wheretodo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种打法就不是奔着大型歼灭战去了。
--
FROM 175.160.204.222
还调动,粟给毛写的满分公文都没看过?
根本调动不了。
【 在 Aday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就是过江的目的,调动国军,形成歼敌机会。
--
FROM 175.160.204.222
那是进山区打游击,而且效果好个屁,刘邓都快坚持不住了,
下江南是进山区吗?
【 在 Adaye 的大作中提到: 】
: 参考大别山。
: 大别山就是抛弃辎重和根据地,深入国统区,当然要蒙受相当的损失,但整体发展是我军向好,敌军向坏,是我擅长的模式而非敌军擅长的模式。
--
FROM 175.160.204.222
大别山的前提是被迫。
下江南可没到被迫的地步。
【 在 Adaye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如果对大别山的意义有争论,就先讨论大别山就好了。大别山没意义,粟裕下江南同样就没意义。
: 先讨论大别山吧。或者讨论刘邓和陈谢出外线都可以。
--
FROM 175.160.204.222
粟裕为啥就不事后,而是事先就能看出来没必要。
还不是对自己部队战斗力了解,就地就能解决问题。
才能做出最佳的战略判断。
同样是啃骨头,有辎重与根据地与没有可是天差地别,代价完全不一样。
【 在 Adaye 的大作中提到: 】
: 虽然大别山的形势看起来更有必要一些,但下江南道理上是一样的。
: 虽然从事后看,不下江南也可以,但这是事后,从战略的角度讲,下江南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 战略是扬长避短此消彼长的过程,刘邓,陈谢出外线和粟裕下江南一样,是发挥我军宽大机动优势,调动敌人,寻求战机,此消彼长,积累实现最终战略目标的条件。
: ...................
--
修改:FLYBBS FROM 175.160.204.222
FROM 175.160.20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