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如果SY不抗命下江南会怎么样
预设一开始就不对。淮海账面上是80VS60,但实际上国军各部队普遍不满员,而80是满员情况下的理论数字。实际上国军只有五十余万人。这从最后战果倒推也是正确的。淮海全部国军除了李延年刘汝明残部数万人得以逃脱之外,基本全军覆没。而共军的官方数据是歼灭55万。而共军的60是纯粹的野战军,根本没有计算下级的军区部队。如果算的话共军数量至少是国军的两倍起步。
--
FROM 116.30.192.*
如果说千里跃进大别山,算是为了扭转全局牺牲小我的话,挺进江南就比较昏了。
当时华野一分为三,粟裕部相对来说战力最强,如果也像千里跃进大别山那样把这支部队打残,共军会失去搅动中原的能力,而且参考刘邓的经历,粟裕过江之后大概率混不好。
粟裕抵制中央的错误思路,汇合刘邓在中原打豫东战役,是神来之笔。
--
FROM 116.30.192.*
刘邓和华野联手是60万人,黄维第一时间并未加入战场,所以能打的国军也就是30万左右,只有共军一半。然后黄百韬的7兵团一开始就被算计被围,相当于只有勉强拼凑20万机动部队去救他。救他的同时刘邓尾随而至,拿下淮海国军退兵的战略要地宿县,并且拦下后来入场的黄维兵团。黄百韬兵团覆灭之后,国军相当于只有不到20万人面对整个华野四十多万人。这咋打?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drkforev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知道哪个字词原因发不出来文字回帖
--
FROM 43.250.200.*
豫东战役虽然华野损失严重,但是战略意义极大。此战国军相当于放弃了一贯的重点防御计划,集中一切机动兵力在中原地区求战,希望能给华野造成歼灭性打击。然而最后结果是丢了开封,损失了大批军事物资,又丢了一个区寿年兵团,新成立的七兵团也被打残,最后不过是把华野击伤并且赶回解放区。华野在家稍微一回血,过几天又来了。此战之后中原国军高层普遍对未来的战争胜利丧失信心,黄百韬在运河上三天不架浮桥,徐州剿总手握数十万大军坐看济南失陷,王耀武被俘,都是此战的余波影响。此外,由于豫东战役吸引了国军的主力,造成了附近各战场短时间的巨大逆转。刘邓转出大别山时仅六万人,仅仅半年功夫,就攻陷了军事重镇襄樊,淮海战役时二野就达到了14-17万人。山东方面许世友率华野内线兵团围攻军事重镇兖州,黄百韬本来率军前往解救,但因为豫东战事紧急被迫回援,结果许世友横扫山东除济南之外所有地盘,华野彻底有了一个稳固的大后方。此外豫皖苏一带共军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之前是黄百韬在负责压制)。可以说豫东战役之后中原国军彻底失去了战略主动权,只能勉强以津浦路和徐州为核心缩成一团,静静等待审判的来临。
--
FROM 220.202.152.*
豫东战役虽然华野损失严重,但是战略意义极大。此战国军相当于放弃了一贯的重点防御计划,集中一切机动兵力在中原地区求战,希望能给华野造成歼灭性打击。然而最后结果是丢了开封,损失了大批军事物资,又丢了一个区寿年兵团,新成立的七兵团也被打残,最后不过是把华野击伤并且赶回解放区。华野在家稍微一回血,过几天又来了。此战之后中原国军高层普遍对未来的战争胜利丧失信心,黄百韬在运河上三天不架浮桥,徐州剿总手握数十万大军坐看济南失陷,王耀武被俘,都是此战的余波影响。此外,由于豫东战役吸引了国军的主力,造成了附近各战场短时间的巨大逆转。刘邓转出大别山时仅六万人,仅仅半年功夫,就攻陷了军事重镇襄樊,淮海战役时二野就达到了14-17万人。山东方面许世友率华野内线兵团围攻军事重镇兖州,黄百韬本来率军前往解救,但因为豫东战事紧急被迫回援,结果许世友横扫山东除济南之外所有地盘,华野彻底有了一个稳固的大后方。此外豫皖苏一带共军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之前是黄百韬在负责压制)。可以说豫东战役之后中原国军彻底失去了战略主动权,只能勉强以津浦路和徐州为核心缩成一团,静静等待审判的来临。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seeasee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国军真如你说的那么弱。
: 那如果SY南下拉走15-18万人。
: 江北立刻就可以搞淮海战役了。
--
FROM 119.3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