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老舍投湖缘由细节
按附件描述,胡絜青没有参加批斗,并且多人反馈老舍在被批斗当晚被胡絜青接回家了。没有进不了家门的说法。
【 在 Sabella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舍与胡絜青1930年结婚,结婚后的第七年即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老舍独自一个人来到武汉参加革命工作。在武汉的工作期间,老舍与他的工作助手赵清阁相遇,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也就日久生情,不久俩人就过分了,就开始同居,但是老舍性格也是摇摆不定,一边想着原来的家庭,一边还深爱着赵清阁。
:
: 胡絜青
: ...................
附件(125.9KB) 老舍之死口述实录_郑实采.epub--
修改:hotpear FROM 101.241.4.*
FROM 101.241.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4412967980216686“我们梳理这一天发生的事件,会发现其实颇有偶然性。没有人要求老舍去文联,红卫兵也并不是专门要整他,如果他不在场,应该就不会有之后的事情发生。”
【 在 Ray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主要还是保派斗黑五类转移斗争的主要方向。但还是那句话,蓝萍欣赏老舍,如果她整人(主要是党内走姿老干部)很厉害,她跟帝都最有名的高校造派关系密切,谁会去批老舍,楼里有人提批彭,王大宾连打了彭巴掌都承认了,但没听说清北北航北师地院的造派去批老舍。
--
FROM 101.241.4.*
补充两个细节。
1.赵清阁任老舍秘书是周恩来介绍的。
2.老舍回国也是周恩来通过阳翰笙请赵清阁写信劝说的。
https://epaper.gmw.cn/blqs/html/2011-05/07/nw.D110000blqs_20110507_3-03.htm
【 在 Sabella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舍与胡絜青1930年结婚,结婚后的第七年即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老舍独自一个人来到武汉参加革命工作。在武汉的工作期间,老舍与他的工作助手赵清阁相遇,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也就日久生情,不久俩人就过分了,就开始同居,但是老舍性格也是摇摆不定,一边想着原来的家庭,一边还深爱着赵清阁。
:
: 胡絜青
: ...................
--
FROM 106.120.64.*
老舍早年写《猫城记》和46年的立场,都是他的“历史污点”
https://zhuanlan.zhihu.com/p/494901393
【 在 southsea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舍主要写市井小民,对旧社会的批判是一贯的。
:
--
FROM 106.120.64.*
再补充一些细节。
https://zhuanlan.zhihu.com/p/494901393
1957年4月末,周恩来在上海举行的一次电影工作者座谈会上忽然向组织者发问:“赵清阁怎么没有来?”主事者忙解释:“今天是星期日来不及通知。”当时,赵清阁不过是上影厂的一个普通编剧,一个大国的PM如此惦念,恐怕仅仅从武汉和重庆时建立的所谓工作友谊角度来解释,是不能令人信服的。而且,周恩来1958年再次莅临上海召开文艺界座谈会,一见到赵清阁就热情握手问:“近来身体好吗?”赵清阁答:“还是不好。”周恩来关切地叮嘱:“要多多注意健康,努力创作,有什么问题,写信给我。”不仅如此,1979年邓颖超曾盛情邀约赴京参会的赵清阁到住所长谈,还告诉她周恩来在病中非常挂念着她。“文革”后,邓颖超亲自指示上海市委关心三位老人:贺子珍、沈粹缜和赵清阁。前两位享受特殊待遇很好理解,一位是领袖的前妻,一位是红顶书商邹韬奋的夫人,而本已退休又于无产阶级革命没有什么明显功绩的赵清阁,凭什么要享受政府的特权照顾呢?而且,赵清阁晚年生日时常收到邓颖超赠送的花篮,1989年癌症手术后,邓颖超寄去录音带慰问说:“你手术经过的每个关键我都知道,当时恨不能在手术室外等着你。”所有这一切,都不是一个普通的文艺工作者应该享有的政治待遇。
关于赵清阁1984年加入共产党一事,她本人曾对洪钤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过去(他们)一直不信任我,现在我成了他们中一员,也算是给自己‘正’了名。”
邓颖超在1985年7月26日写给已入党赵清阁的信中何以说:“我应该用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喜悦、快慰的心情欢迎你一个久经考验的女作家成为我们党的队伍中的一员。”
【 在 Sabella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舍与胡絜青1930年结婚,结婚后的第七年即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老舍独自一个人来到武汉参加革命工作。在武汉的工作期间,老舍与他的工作助手赵清阁相遇,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也就日久生情,不久俩人就过分了,就开始同居,但是老舍性格也是摇摆不定,一边想着原来的家庭,一边还深爱着赵清阁。
:
: 胡絜青
: ...................
--
FROM 106.120.64.*
又发现赵清阁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https://www.163.com/dy/article/EJIJU8QT05506BEH.html
1938年夏,已任军统临澧特训班教官的沈醉,通过在武汉的《新华日报》上刊登寻人启事,经陈爰在《女子月刊》时的原同事赵清阁(解放后任上海天马电影厂编剧)的帮助,与在延安的陈爰取得了联系。陈爰在回信中告诉沈醉,他们的订婚戒指以及所有沈醉送她的首饰均捐给了抗日团体,并表示对自己奔赴延安的行为绝不后悔。
【 在 Sabella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舍与胡絜青1930年结婚,结婚后的第七年即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老舍独自一个人来到武汉参加革命工作。在武汉的工作期间,老舍与他的工作助手赵清阁相遇,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也就日久生情,不久俩人就过分了,就开始同居,但是老舍性格也是摇摆不定,一边想着原来的家庭,一边还深爱着赵清阁。
:
: 胡絜青
: ...................
--
FROM 106.120.64.*
这两天查了一些文章。老舍和赵清阁的关系在当时是人尽皆知的。。。。。揭发说不可信。
【 在 laofu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老舍这段婚外情是怎么被揭发出来的,我看的版本说法不太一样:
: 某天作协要搞个批斗会,本来和老舍没关系,也不用他参加。但老舍一定要参和,来了还讲了话。结果有人不服气,当场揭发了这么一段。也就是并非胡絜青主动揭发。胡事后觉得很丢脸,自然不可能有好态度。
:
--
修改:hotpear FROM 106.120.64.*
FROM 106.120.64.*
我看到的文章里,强调的都是草明揭发老舍收美国人的钱。对群众来说这个显然比出轨性质严重得多。
老舍出轨赵清阁是事实,我认为他更在意的不是事实为大家所知晓,而是因谎言被污蔑。
【 在 laofu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圈子里人尽皆知,但广大群众特别是红卫兵不一定知道啊。不过这不是最重要的,对老舍来说是被当众揭短,打击可想而知。
: 不太恰当的类比,一个形象挺好的女领导,在部门大会上被抖出来当年搞三角恋爱还流过产。
: :
--
修改:hotpear FROM 124.64.18.*
FROM 124.64.18.*
老舍确实收美国人钱啊,他的书在美国出版,当然挣美国人的稿费。但是你觉得当时的群众能接受吗?老舍能解释清楚吗?
《四世同堂》是老舍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和最高成就,老舍当年计划写三部,共100章。它于1944年在重庆的报纸上开始连载。老舍本打算用两年时间写完,但由于时局动荡和罹患多种病痛,直到1945年底才完成第一部《惶惑》和第二部《偷生》。1946年,老舍接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它的第三部《饥荒》是在美国完成的。《四世同堂》第三部的最后13章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并未出中文版,其英文版于1951年在美国出版。
第三部后来是根据英文版回译的。
【 在 laofu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个人观点,收美国人钱这种,组织一调查很容易搞清楚,当时刚开始搞批斗,老舍不至于一被污蔑就马上就因为这点事寻短见,起码应该有一个“相信组织”到绝望的挺长的过程。
:
--
修改:hotpear FROM 101.241.4.*
FROM 101.241.4.*
1.老舍不是党员。
2.老舍1930年的《猫城记》辛辣嘲讽了革命者。
3.老舍1946年的文章里写过“谁想用武力争取政权,谁便是中国的祸害。”
4.老舍在美国期间明确表态反对将核武器技术向苏联公开。
5.老舍收美国人的稿费。
以上都是事实。
【 在 laofu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有啥解释不清的,群众当时能不能接受解释是一回事,重要的是组织结论。老舍既然是被污蔑,为什么不相信组织会还他一个清白,为什么要马上背着污名去死?他不知道当时的环境下自杀就意味着认罪么?
:
--
FROM 101.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