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怨气冲天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yushan11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老人家最关心的就是,如何保住自己手里的权利,为了这一切,不惜,,全国停课闹xx,科举一停十年。当然,他老人家最大的悲哀也源于此,管得了生前,管不了死后。
:
: 土x的目的土地国有。上那下哪的目的就是卸磨杀驴,大可王爷去世,朝廷撤销三闾大夫这个职位。驴都没用了,更何况那帮打砸抢烧的垃圾连驴都算不上,就是一群被驴利用,给驴跑腿的驴靴子。
: 那帮垃圾一到农村就到处钻营回城,1970年就开始有回城的,阿等二次复出是个回城小高潮,第三次复出是回城最高潮,那帮垃圾有点良心的,领着丈夫或者妻子一起回城,没良心的,抛妻的,抛夫的,回城(电视剧孽债,就是反映这个时期为了回城,对孩子欠下的债)。不同城市的,离婚,各回各的城,当然,也是建国后离婚第二个高潮时期。到了1985年,能回的都回去了,回不去的永远也回不去了。
:
: 那个年代阶层固化更严重,城乡两元化;人一出生就按照户籍分出农村户口,城镇户口按照工作单位,每月拿粮本去粮店,供销社领取米面粮油,布等生活用品每月几斤大米,几斤白面,几两油,几尺布都有规定,按照自己的工作领取。
: 农村按照人口,每年领取口粮,壮劳力一年大约400斤左右,忙时吃点干,闲时吃点菜粥,外加咸菜,逢年过节吃顿肉,外加纯粮食主食,馒头,米饭之类的。干活领取公分。
:
: 城镇户口,结个婚都得开介绍信。有单位的,单位开,没单位的,,街道开。
: 农村户籍找所在生产大队,村。由队长开,村长开。没有介绍信,结婚证都领不了。
:
: 农村人一辈子去不了一趟城,很普遍,要要去趟城里都不容易,得拿着所在地村长开的介绍信,带着全国粮票,没有介绍信,连旅店都住不了,那时旅店,饭店,供销社等等一切都是国营。
: 城镇户籍出门,拿着单位或者街道开的证明,带着全国粮票就可以了。
:
: 城里人出路,高考,录取率少得可怜。初中毕业念个技校,幼师,中专,师范,竞争激烈程度不次于高考,那个年代中专,技校,卫校,师范,毕业就有工作,区别就是;毕业分配按照户籍,哪来的回哪里,除非你够出色,才能留在城里。
: 啥也考不上,就去街道报道,工厂招工就去当工人。
: 参军,考不上军校,转业回地方后按照父母工作单位分配工作。
:
: 农村人,第一条路,高考,第二条路,初中毕业念个技校,幼师,中专,师范。第三条路,参军,考不上军校回家种地。第四条路,啥都考不上,回家种地。
:
: --
--
FROM 221.22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