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180师失败的一片分析文章
郑的错误太多了,是第一责任人,王第二。
【 在 Sevn 的大作中提到: 】
: 记得命令是掩护兵团伤员,机断就是卖伤员了
: 这个锅不该郑来背
: 郑是执行的过程中战术经验不足,起码战场侦查没做好
: ...................
--
FROM 166.111.152.*
我军的长处是运动战,1-4次战役的成功皆在于此。第五次战役的时候我军对于大规模阵地防守战并无多少经验,重武器还差得远,在美帝强大的火力下来防守反击,这不就是李德五次反围剿的玩法么?纯粹是送人肉的...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大责任人是老彭,第五次战役如果是依托工事的防守反击打法,新入朝对美军火力缺少体会的三兵团不至于那么被动。
--
修改:kingwang99 FROM 166.111.152.*
FROM 166.111.152.*
三兵团上上下下骄傲自满跟国内对1-4次战役的宣传有极大关系,让人觉得美帝真就是个纸老虎。再加上5次战役换装了全副苏式装备,更是信心十足,王近山曾立下海口要一战歼灭美军1个师,活捉5000美军俘虏...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大责任人是老彭,第五次战役如果是依托工事的防守反击打法,新入朝对美军火力缺少体会的三兵团不至于那么被动。
--
FROM 166.111.152.*
铁原跟绞肉机有啥区别?第五次战役要都这么打,早全军覆灭了。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铁原阻击战不就是阵地战?诱敌深入而不是长驱直入不是我军的传统打法?之前的砥平里都没能达到战役目的,还脑子发热想迅速吃掉敌人?王近山纵使不知道,志愿军高层不知道?洪学智就坚决主张诱敌深入的打法。
--
FROM 114.250.192.*
naive, 诱敌深入还打个毛线的铁原啊?你仓促,美帝就不仓促?以5次战役的装备和我军当时的经验,打阵地战就是绞肉机。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铁原63军是仓促上阵,连工事都来不及挖,如果是按照诱敌深入的打法,战前朝鲜北面的山地发动群众挖工事没你想的那么难。洪大个子都提出的说法,你能比他更高明?键盘侠。
--
FROM 114.250.192.*
狙击战和你说的阵地战是两码事。阵地战要拼后勤,拼火力,5次战役时,志愿军战线太突前,米格走廊还没建立起来,后勤供应跟不上,重炮火力更是严重不足,坑道也没发明,你建议的阵地战就是绞肉机。
正是因为5次战役让中美双方才初步摸清楚双方的底细和实力,中美双方不管是谁想真正击败对方,都需要付出巨大的难以承受的代价,自此双方就没再发生大规模的进攻战役,进入打打谈谈战线相对稳定的时期,这才有了之后的阵地战。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189师在漫天炮火下都能挖好工事给后续部队争取时间,如果不是仓促上阵挖工事比你这种键盘侠打字要容易多了:
: 189师师长蔡长元考虑到铁原辽阔的地形,他将全师士兵6000多人战士,分成200多个小分队编制,30人一个小分队,分别驻守200多个地点,全部分布在阵地上,各小组就地挖掘工事阵地。
: 每个小组战士都以不可阻挡之势,抵挡美军进攻,每个地点都成为美军前进的巨大障碍。这些200多个地点就像一个八卦阵地,美军虽依靠强大的火力,可取得一些阵地,但也大大减缓美军前进速度。
: ...................
--
修改:kingwang99 FROM 114.250.192.*
FROM 114.250.192.*
5次战役和以前比确实好了太多,这也是新入朝部队骄傲轻敌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毛彭胃口大开的一个关键因素,不过和后期阵地战期间我军装备和后勤供给相比,还差得有点远
【 在 hiden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1-4次还是旧装备,兵力也不足。
: 第5次,兵力极度充足,装备也换成了苏式。
: 大家觉得革命几十年,从未如此强大。
: ...................
--
修改:kingwang99 FROM 114.250.192.*
FROM 114.250.192.*
郑原本就是政工干部,解放军包括三兵团那么多悍将,不晓得为何没在派往朝鲜之前换上一个军事过硬的干部领导
【 在 allright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也不能说是推卸责任,郑军事水平不行,以为非要在汉江南阻击才能掩护兵团伤病员转运,这就是他的认识局限性。其实提前把主力撤到江北,掩护城隍堂自己的后方基地,江南摆1-2个营,一样可以达到掩护作用。这样起码不用等美军把自己老家端了才仓皇撤过汉江,导致过江就跑散了几千人。
: 他这个水平,放到红军时期早就带队被淘汰了,留不到抗美援朝。
--
FROM 166.11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