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十大帅里边,毛最亲的是罗帅
这就不客观了,可以说不全是他的功劳,但是说完全不是他的功劳那肯定不对
【 在 CodePeasant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也不是他的功劳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ELS-AN00」
--
FROM 124.64.127.*
胡说八道,什么乱七八糟,小姚基本上是皖南跑出来最大的领导,后来当然是他负责了,再说新四军师级干部从井冈山出来的其实并不多
【 在 zts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太正常了,姚是刘任命的代书记,本来大家都认为是陈的,所以大家都认为姚是有上面背景的,而且他手上有当年陈毅反对主席的在当时整风时期最厉害的武器。新四军师级以上领导基本都领教过当年在井冈山那个时候的斗争残酷性。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ELS-AN00」
--
FROM 223.104.41.*
这个应该不是徐是傅钟,其实这个话问徐帅估计他也回答不上来。
长征途中,红二、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进入草地的第二天晚上,任弼时与红四方面军前敌政治部主任傅钟进行彻夜长谈。为了不影响战友的休息,他们走出帐篷,来到一块高地。任弼时讲述了二方面军的艰难行程,也肯定了四方面军做得好的地方,接着,他严肃地批评道,你们送来的小册子,公开宣传同党中央的分歧,说中央红军“不辞而别”,这样的内容有损于团结,有损于中央的威信,为什么还散发?
随后,任弼时直截了当地问:“去年北上,中央走了,你们为什么不走?”
傅钟不假思索地说:“不知道。”
任弼时十分惊讶。
傅钟说:“当时确实如此,不知道怎么就闹到这个地步。”
任弼时就让傅钟将他的经历和所见所闻详详细细地叙述一遍。
任弼时听罢,严肃地问:“中央有没有北上的决议?”
“有。”
“有,为什么不执行?”
这一问,一针见血,戳中傅钟的要害,尽管草地的清晨格外寒冷,内疚之情仍令他直冒汗。关于制定一、四方面军共同北上的战略方针,中央召开了多次会议,其中有两个会议,傅钟也列席了,但却没有执行和维护它。
【 在 hhxss 的大作中提到: 】
: 拿任弼时的一次批评来论证徐党性不强
: 你也是可以的
: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优良传统
: 你以为有一次批评就论证了党性不强?还添油加醋"徐很羞愧"
: 你看见徐羞愧了?
: 谁给你的勇气?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ELS-AN00」
--
FROM 223.104.41.*
林总也是写信,并没有拒绝执行中央的决议吧?这个是两回事
【 在 beanspow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张老四就是徐帅当时的上级啊,有什么问题吗。
:
: 要一个标准的话,井冈山时期,林总给太祖写信是什么意思,上级在中央,他给赋闲的太祖写了个什么信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ELS-AN00」
--
FROM 223.104.41.*
这个就是党性啊,很多决议都是开会决定的,一旦达成决议就是要无条件执行,如果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我估计井冈山就要被消灭了。同样的耄也是多次做冷板凳,但至少达成决议以后,耄意见保留,但是该执行的还是执行
【 在 qid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1934年 江西
:
: 红一很多将领支持太祖的政策,跟中央(周、博、李)存在分歧
:
: 他们倒是执行了中央的决议,然后就到了红四的根据地 (川西、陕北)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ELS-AN00」
--
FROM 223.104.41.*
没人说红四闹不合理,甚至凯丰等人对红四的成见都对这些事推波助澜,但是有意见你就在会上说,既然会上你表态同意了,又在会后讨价还价算什么?总不能把这个叫党性强吧?
【 在 qid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还有两点
:
: 六大选举的中央:苏兆征、项英、周恩来、向忠发、瞿秋白、蔡和森、张国焘
:
: 红一红四会师时,五个或者牺牲或者不在,张质疑周,(换张闻天为领袖未通报、征求张、项意见),不是没有一定的合理性
:
: 红一听中央的,九死一生,前车之鉴,此时质疑,不仅红四赞同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ELS-AN00」
--
FROM 223.104.41.*
什么倾向红四的方案?两河口会议以及后面的沙窝会议以及毛儿盖会议的决议都是北上,后面的会议徐还出席了,最后张陈徐也是举手同意了的,最后凭什么不执行?我们是不是党指挥枪?既然党中央最后行成决议,那军方自然得执行了,再说现在讨论的是党性问题,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
【 在 qid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张提了,要求讨论,会上避而不谈
:
: 军方这边
: 红四全部
: 红一一半
:
: 倾向红四的方案
:
: 党务这边
: 由于长征路上临时调整的班子(合法性被张质疑),红一的人马占大半,跟军方相反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ELS-AN00」
--
FROM 223.104.41.*
你这个比喻就不合适,中央和地方不是兄弟关系,是存属关系,不然凭什么在上海的几个人来到瑞金就能夺了耄的权?用你这样类比,那最后我党只不过是另一个军阀,怎么能成事?
【 在 qid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个家
:
: 老大老三在江西
: 老二在湖南
: 老四在四川
:
: 都有不小的家业
:
: 老大老三没斗过对手,一路搬家出走,准备投奔老二,路上被对手拦截
:
: 临时换路线,到了老四家
:
: 然后开家庭会议,由于老大老三家里有投票权的人多,就形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ELS-AN00」
--
FROM 223.104.41.*
红四的意见没有不了了之,但是无法形成决议啊,那总不能开会到最后是遵循少数人的意见吧
【 在 qid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 红四在会上的意见,也表态要讨论,但就可以不了了之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ELS-AN00」
--
FROM 223.104.41.*
六大28年开的,这中间多少年了,中间还有临时中央以及六届五中全会增补的委员,不然博古怎么上位?当时谁是中央不是几个常委决定的,得看共产国际认谁,实际上张老四也承认这点,后来林育英回来他就不得不乖乖就范了
【 在 qid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央是谁?
:
: 当时的六大常委只剩三人、张、周、项
:
: 项在江西
: 张在四川
: 周力挺博、李,搞坏了老大老三的家业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ELS-AN00」
--
FROM 223.1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