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盛极而衰,原因在于10大武功,六次南巡,而不是圆明园,这点现代专家以及乾隆时期文人笔记,相关文章不少。
万历年间,税收400万两白银,宗室160万,皇家开支100万白银,张居正去世后,开支增至120万。也就是说,全国财政每年400万两白银,皇家,宗室开支就达到280万。
剩下的120万,给官员开支,军费就没钱开支。明朝从万历开始,一直到崇祯,拖欠军费导致哗变,史书不绝。
明朝亡于万历,清朝亡于慈禧,这两人承担亡国责任,一点不冤。
至于老太婆慈禧挥霍的钱财,都有据可查,大清亡国的责任,也都在她身上,这点专家学者都没有任何异议。
大清道光时期,大内一年开支20万白银,后妃都活的惨兮兮的,平时只能穿布衣,逢年过节才能穿点绸缎。道光身为皇帝,经常查看后宫开支账本。
一直到1884年恭王被撵走,大清后宫开支大约40万两白银左右。
1884年,恭王被撵走,醇王成为太上军机,对慈禧唯命是从。军机大臣孙毓汶,内勾李莲英,外结李鸿章,盘踞军机处,招权纳贿,标准官僚派。慈禧通过李莲英,内务府,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每年衣食住玩的开支,大约40万两白银,大内一年60万白银开支。
1884年修储秀宫,体和殿,添置行头切末,大约用了60万两白银。
修三海,颐和园,大约花了3千万两白银,有人奇怪,大清一年收入1个亿,修颐和园以及三海,前前后后大约6年,每年投入500万两白银,占的比重也不大,为神魔修颐和园会导致亡国之祸。
道理很简单,这三千万是怎么来的,怎么来的,卖官鬻爵。大清无论在海军衙门成立之前,还是在1891年之后,筹款必须由户部。
海军衙门成立,户部尚书阎敬铭上了一道奏折,海军衙门经费,由海军衙门自己筹集,和户部无关。
海军衙门如何筹集经费,开海防捐以及海防新捐,卖官鬻爵。
1884年12月,成立海军衙门,开海防捐,1886年开海防新捐。海防捐以及海防新捐,前前后后6年,彻底摧毁了大清吏治,清亡之速,原因在此。
慈禧通过李莲英,卖官鬻爵,,去世后,留下私房钱300万两白银,黄金15万两。
1889年2月,光绪亲政,珍妃通过太监,志锐跑腿,开始卖官鬻爵,光绪当然向着老婆,等于抢了慈禧李莲英的生意,婆媳矛盾,母子矛盾,由此而起。
李鸿章呢,他也没办法,阎敬铭反对,结果被慈禧一脚踢,李鸿章要是不背锅,结局也是一脚踢。再加上李鸿章怎么说呢,他要是跟着伍豪王爷这样的上司,也是一代名臣。跟着醇王慈禧这对混账,他也乐得和稀泥,捞钱,息事宁人当个裱糊匠。。
李鸿章运气背在哪里,太能活,他要是1892年就去世,功成名就。结果多活了10年,身败名裂。
万历年间财政收入400万,万历修坟前后8年,花费800万。
慈禧修坟,第一次花了227万两白银。1895年重修,1900年暂停,期间花了500万两白银,回銮后,1902年继续修,去世前10天竣工,前前后后花费1千万两白银 。
按照2006年标准,慈禧期间,一两白银大约200元人民币。万历年间,一两白银大约700元人民币。
2006年,北二环老破小大约8千一平米,现在差不多9万一平米。
--
修改:yushan11 FROM 223.72.72.*
FROM 223.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