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日本在二战期间为什么不狂造航母?
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伦敦军备条约等条约限制一直到1936年才彻底取消,前面都只能是偷摸着造,36以后已经是日本工业极限的造法了。而且当时航母派并不是完全上风,日本人还在造大和,也浪费了一些资源。
到了二战开打,那就是拼国内工业实力,日本实际上也是搞到极限了,后期出来的信浓号就是个劣质产品,云龙号之类造出来连个舰载机都没有。
【 在 phoenixhills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223.104.38.*
现在造航母跟二战可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难度大多了。现在我看已经挺狂造了,据传,福建以后,南北两厂同时开建了。
【 在 phoenixhills 的大作中提到: 】
: 种花家为啥现在不狂造航母、055/058?
:
--
FROM 223.104.38.*
当然有限制,华盛顿条约里就限制了。后来伦敦条约,轻型航母也受限了。为此日本很鸡贼的造了“航母预备舰”,就是专门准备在战时快速改装航母的民船。这跟今天日本鸡贼的搞出云级载机护卫舰一样。
【 在 allwar2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来限制的就不包括航母吧?我记得大家都是为了避免战列舰上限,开始造航母
: 一开始航母没人待见
--
FROM 223.104.38.*
按石原莞尔918以后消化满蒙、不扩大事端的策略,是最合适的,得亏日本人没这么冷静
【 在 phoenixhills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日本当时发动对外战争是短视的,没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综合实力,没有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战争策略。
:
--
FROM 223.104.38.*
虽然鬼子的海军马鹿里一直缺乏真正会玩航母的,但是还不至于到42年还围着战列转。我理解更是一种无奈,就是你说的,鬼子的国力差太多,就算是靠着海军假日搞鸡贼,在战舰和航母数量上做到均势,在舰载机、飞行员、持续造舰能力、舰船质量和修理能力等方面被拉下太多。鬼子就那么点人口和工业,对面是英美加澳,实力顶多也就是五分之一。
何况鬼子前期还是心高气傲,大搞进攻作战,中途岛和瓜岛都是海军顶着对方航母和陆地机场来搞,当然消耗大了。
他们当然知道航母重要了,但是发挥不出来罢了,莱特湾海战,让小泽治三郎率领航母编队去诱敌,就是这种明知航母重要却又只能放弃的心态体现。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题鬼子即使加上这些航母也不够消耗的,从珊瑚海就开始沉了。而且航母围着战列转的思路不转变,航母再多也没用,法国的坦克牛气哄哄,在闪击战的思路下完全被碾压。
--
修改:tianc03 FROM 223.104.38.*
FROM 223.104.38.*
法国的L军建设和作战思路显然有问题的。法国实际上只有真正的4个坦克师,最强的一个当时在比利时,还一度被调往北部荷兰(后又被叫回,白白浪费战机)。第2、3应该是在色当附近被德军击垮了,好像还有一个是铁路调度过程中在火车站遇袭...
最后一个就是戴高乐的第4机械化师了。所以阿登闪击成功以后,法军连能用得上的装甲精锐都没了。
总的来看,确实是建设思路,作战思路都有问题,德军的阿登闪击,让法国4个精锐装甲师里有3个都没有发挥效果。
【 在 allwar2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觉日本战列舰也没怎么上啊
: 法国我觉得和闪电战思路没啥关系,德军主攻方向是集中了主力坦克的阿登森林,但是在比利时的佯攻部队就击溃了英法联军的主力。。。
: 德军的坦克化部分杀入法国后,面对前后夹击,完全没有什么损失,只有戴高乐的突袭部队有些战果,给德军造成一些麻烦
: ...................
--
FROM 223.104.38.*
装甲力量使用是要看火力密度的,分散了没效果。而且不是所有地形坦克对步兵都有优势。集中坦克在有利地形突破的优势是很大的。阿登地区突破的德国装甲密度貌似高出对面法军一个数量级。
而且英法的空军支援理念也不行,德国人空地协同搞的非常好,法国在色当几次反突击都被德国空军压制。
【 在 allwar2 的大作中提到: 】
: 法军感觉是暮气沉沉,挣扎一下就人人了
: 按说当时法军坦克数量并不少,德军集中起来用,你打不过,也认了。可其他地方能有点战果也行啊
: 德军的一次佯攻直接击败法军主力,这仗根本没法打
: ...................
--
FROM 114.249.57.*
teacher的慧眼啊,我只是指出现象。日本下克上、中层不断扩大战争的背后确实是阶级利益分配问题,让其国家机器失去理智。
【 在 olefin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要重新读下轮持久战
: 伦持久战里已经清晰的解析了日本的内部阶级矛盾
: 大萧条让日本大量的小市民破产,农民被迫卖地。
: ...................
--
FROM 114.24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