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饶漱石输在没有人脉
太祖、修养、陈、粟...
为什么要让饶占那个位置,
你想明白了没有?
【 在 Braun 的大作中提到: 】
: 占个茅坑,跟有贡献是两回事,
: 你明白么?
:
--
FROM 125.33.198.*
这三人认为陈毅指挥有误,
建议让粟裕代替陈毅来指挥。
1946.10.4酉时张邓曾报中央
陈(毅)佳电悉。我们对陈此部署决不同意,对陈这几个月在华中指挥亦深表不满。当他大军屯住陇海时,桂系攻占灵城,我们建议山野移灵泗公路间歼灭桂顽,陈不听,后桂顽已占泗城,陈决攻泗城。我们曾两电建议不应攻泗,陈决心不变,又不亲自指挥,而把如此重任给宋一人主持,结果八师、九纵损失甚重,情绪降低。当山野据守众兴,陈拟北撤回山东,我们建议守泗阳,陈决在众兴与淮阴待机,但以后敌情未明,山野主力即撤到六塘河以北,把泗阳防务交给元气未复之九纵把守。以后李延年三军南下泗阳,阵地三天即失。陈尤不守淮阴,虽经中央电示两淮关系全局。但陈始终不重视,把主力控制于渔沟、来安之间,等待桂顽,一无所获。而淮阴方面我守军兵力薄弱,主力未到,我们几次求陈派队南援,终不来。后五旅赶驶顽强,给七四军以惨重杀伤,淮阴局面已定,六师亦于皓日可到淮阴,陈亦允派二纵南来增援,并派人来要粟、谭布置出击,巧晚粟、谭遵命布置,将部队摆开,但到皓晨三时半陈又来电,部队不来,此时淮阴守军已摆开,一时收不回来,敌即在此时从我空虚处进入淮阴城。虽经皓日一日巷战,已无可挽救。这完全是由于陈对用兵开玩笑所致。否则,不仅淮阴可保,且可歼灭敌人,改变战局。为什么陈如此动摇,固与宋曾有关,但我们估计与陈之英雄思想亦非无关系。两淮失后,中央决定山野与华野合并,陈、粟、谭统一指挥,命令已公布,但陈始终保持两个机关,拖不合并,陈亦自己行动,不在一起,仍采取临时接头会商方式。我们屡电建议,陈不采纳。此次因敌知我北移,攻宿七四军,东攻涟水,决一、六师南下配合五旅、皮旅歼敌,要八师接防徐家溜,峻集防务,保持六塘河防线,但陈又于今天提出山野北返山东,甚至让淮海失掉。如按陈此种布置,则六塘河、沐阳一带可能丧失,则一、六师将无归路,(因要渡黄河、盐河、前后六塘河及沐河),这对华野是极大威胁。同时陈指挥如此踌躇,山野回鲁南后也不一定打胜战,而山野、华野分开行动,对将来战局无法改变,对全国战局亦有害处。因此,我们坚决反对陈这种布置。我们主张:
一、山野仍应在原地担任后防,候华野十日后北来,再配合作战。
二、陈、粟、谭应会合一起,不宜分开,使粟能助陈下决心,并便统一山野指挥。
三、为了兼顾山东起见,以八师回鲁南,由叶去指挥。并要山东补充叶纵五千人(闻叶纵人数很少)。
四、如陈定要北返,至少应以二纵留下,山野无论如何,要在一、六师北返前确保六塘河与沐阳城,否则前途极坏。
此我们三个人几个月以来观察所识,本知无不言之义,直告中央。是否妥当,请中央决定,但望勿告陈。
1946.10.4酉时张鼎丞、邓子恢、曾山
【 在 liyiyouwan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张鼎丞、邓子恢、曾山
: 这仨人打仗?
:
--
修改:jfs2 FROM 125.33.198.*
FROM 125.33.198.*
饶有自知之明,且知人善任,
提拔粟裕放手让粟裕指挥,
所谓“以粟代陈”啊。
事实证明这效果很好啊。
【 在 Braun 的大作中提到: 】
: 陈不能指挥,饶能指挥么?
:
--
FROM 125.33.198.*
张鼎丞、邓子恢、曾山不同意你的这种看法,
他们特意给中央发“望勿告陈”的密电:
陈亦允派二纵南来增援,并派人来要粟、谭布置出击,巧晚粟、谭遵命布置,将部队摆开,但到皓晨三时半陈又来电,部队不来,此时淮阴守军已摆开,一时收不回来,敌即在此时从我空虚处进入淮阴城。虽经皓日一日巷战,已无可挽救。这完全是由于陈对用兵开玩笑所致。否则,不仅淮阴可保,且可歼灭敌人,改变战局。为什么陈如此动摇,固与宋曾有关,但我们估计与陈之英雄思想亦非无关系。
说白了,他们认为陈不但指挥水平不行,
还爱逞能(英雄思想),没有自知之明。
【 在 Braun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虾扯什么粟代陈了,说的好像陈军长在的时候,粟裕活得很憋一样。
:
--
FROM 125.33.198.*
你怎么又绕回来了。
饶有自知之明,且知人善任,
提拔粟裕放手让粟裕指挥,
所谓“以粟代陈”,
不像陈会干扰粟指挥啊。
【 在 Braun 的大作中提到: 】
: 陈不行,饶行么?
:
--
FROM 125.33.198.*
其实这些背后真正的主角都是粟大将。
【 在 zts 的大作中提到: 】
: 解放后第一部拍的战争电影南征北战,随后还有红日,黄桥,东进都是陈毅主角,你看看其他那个元帅大将在解放后电影那个有陈毅主角多。陈毅一解放就是发行的军事家的书印发到全国。
--
FROM 125.33.198.*
评价历史人物要实事求是。
赣南三整的局面跟皖南事变有任何可比之处吗?
当时朱德等人根本没有被强敌团团包围,谈什么“分散突围”?
再看皖南事变:




【 在 Braun 的大作中提到: 】
: 天心圩、大余、上堡,这三个地方开了三次会,
: 只要陈毅跟饶漱石那个缺心眼一样,在会上鼓噪几次"分散突围",
: 就没有粟裕什么事了。
: ...................
--
FROM 125.33.198.*
突围突围,
被包围了才需要突围。
我问你,朱德赣南三整时被包围了吗?
【 在 Braun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虾扯蛋,朱德陈毅是整个南昌起义唯一没有分散突围的。
:
--
FROM 125.33.198.*
所以你想表达什么?
既然赣南没有比皖南更难,
你吹嘘陈毅没有“分散突围”逻辑在哪里?
【 在 Braun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虾扯蛋,赣南并不比皖南更难
:
--
FROM 125.33.198.*
你这样说对饶不公道。
饶漱石提议叶挺下山谈判,是执行中共中央1月12日“应注意与包围部队首长谈判”的指示,
是在危急关头试图设法保存部队。
叶挺认为此时已经没有谈判的本钱,但仍想利用他作为北伐名将在国民党军的影响,
为挽救部队争取一线生机。
要说动机,他们是完全一致的。
叶挺为此不计个人安危,并非饶漱石“为了逃命把军事主官推出去给自己挡箭牌”。
饶漱石到新四军以前,完全没有军事工作经历。在皖南事变的生死关头,他临危受命,敢于担当,协助叶挺指挥,做好政治思想工作,而且随时准备牺牲,在突围时又机智脱险,应该说表现是好的,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在突围后经过屯溪、兰溪、金华时,还向各地中共地下组织布置工作,要求他们正确评估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必然实行种种反共措施,还会有一些叛变分子泄露党的秘密,应根据这种形势采取必要的措施。陈毅对饶漱石的这种布置充分肯定,1941年5月17日在华中局高级干部会议发言时说:“如果没有这种布置,当时必然受到一些损失。因为在新四军领导机关及东南局分散后,整个华南党失掉了领导中心,所以饶漱石同志这种行动有很大的作用。”
1944年5月30日陈毅在延安写的《1938至1943年华中工作总结报告》再次提及此事:“饶漱石同志皖南事变突围道经刘英处,告以归山掌握武装为主”,“地方党要采取隐蔽形式,要懂得收容部队应付国民党的进攻”。
刘英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他未能听从饶漱石的意见,后来在温州被捕牺牲。
【 在 zts 的大作中提到: 】
: 皖南的锅肯定得项英来背,饶关键在于突围的时候人品不行,把叶挺送进了渣滓洞,自己为了逃命把军事主官推出去给自己挡箭牌,最后一个人都没带出来,傅秋涛同样情况带出几百号人出来。
:
--
FROM 125.3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