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饶漱石输在没有人脉
没有站队??
--
FROM 58.213.14.*
特意上来顶 高质量的帖子
【 在 jfs2 的大作中提到: 】
: 陈毅当然是光明磊落,但饶也不能简单地说就是小人。
: 比如饶在秦城监狱坐牢时,1967年1月为刘少奇专案组提供了刘少奇不是叛徒的材料,
: 并没有因为他跟刘的个人恩怨而落井下石、歪曲历史。
: ...................
--
FROM 202.99.52.*
不懂
那为啥后来提拔那么快呀?
【 在 Braun 的大作中提到: 】
: 陈毅才是延安的人,饶的问题就是自己胸无一策,肩不能挑,手不能提。
: 饶在中南局的心态跟王光美搞四清一样,你们(新四军)全部都是垃圾,
: 你们全都是延安的死对头。
: ...................
--
FROM 1.202.123.*
1947年7月21日靖边县小河村扩大会议是分水岭之一,
【 在 leveret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懂
: 那为啥后来提拔那么快呀?
--
FROM 113.240.152.*
需要他来打压山东本土派,和后来广东的方方一样。
【 在 leveret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懂
: 那为啥后来提拔那么快呀?
--
修改:bhima FROM 182.136.233.*
FROM 112.18.2.*
五马进京后为啥另一位没能在宣传口待住
【 在 Deepmountai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人D内还不少,例如程子华,滕代远等,都是孤家寡人的,各种派系不沾的。程被101嫌弃,被华北系排挤,到供销社努力,滕代远和老彭工作时间长,关系不近,后面天天碌碌,也没大起色,然后干铁道兵。和这俩位比,饶就是太不敏感太不自知了,不明白自己是刘提拔的,如果不想和刘走太近,其他大佬自己一个也没渊源啊,而自己地位这么高,还占据焦点位置,没大佬支持,已经很惹人嫌了(淮海后短时间老M让二代取代饶成华东中原一把手),本来要跑到冷门位置逐步淡出也不容易,还想积极为国为民工作,五马进京后,不停跑老M那诉苦折腾,要落实好位置正好落在了锋尖上。
:
--
FROM 39.144.88.*
用小推车运粮,有明显的运输极限的。
要是从晋察冀调粮,那得一半粮食运输过程中被吃掉了了。
信从苏北皖北征粮,也比信晋察冀调粮靠谱啊
【 在 Braun 的大作中提到: 】
: 再探,看看那些小米都是从哪几个根据地来的?
: 聂老总的晋察冀输送给刘延东她爸的小米都比山东出的多。
:
--
FROM 180.98.145.*
晋察冀没支援淮海:
刘瑞龙日记
1948年12月28日:
1、根据各地报告,从淮海战役发起至今,55天内已消耗的粮食约数计:华中七千万斤,华东八千万斤,豫皖苏六千万斤,冀鲁豫五百万斤,豫西五百万斤。
2、除去过去消耗,各地区尚可调供前言粮食数目计:山东一亿斤,冀鲁豫一亿斤,华中三千万斤大米(计四千万斤加工粮),豫皖苏五千万斤,豫西二千五百万斤,共计3.15亿斤。
3、按中野华野统筹以四个月计,部队共需粮草数目:
(1)、中野部队人员及补充新兵俘虏约25万人,民工约10万人,共约35万人左右;
华野部队人员与补充新兵及俘虏约计68万人,常备民工7万人,临时民工约20万人,共95万人左右,总共130万人左右。
每人每天加工粮2斤,每月计需加工粮7800万斤,4个月共需加工粮3.12亿
(2)、中野马约1.5万匹,华野马3.2835万匹,共计4.7835万 匹,每匹每日料8斤,月需1140万斤。以一个月1200斤计算,4个月共需马米4800万斤。
为了即将到来的平津大战和东野入关,于情于理聂提辖不可能把晋察冀物资千里迢迢运到南线,11月各地粮食已经收割的差不多了,短期内无法再收获新的粮食。虽然名义上华北局支援了淮海,但实际上还是原先中野的冀鲁豫地盘供应的粮食,属于借花献佛,供养的还是自己的子弟兵,这个人情算不到聂提辖头上,在黄克诚带队南下支援新四军后,129师的下属部队进驻这里协助地方,在这里有不少人员牺牲,也在这里进行过大生产,谁施肥谁浇水理所当然可以享受这个成果。别看冀鲁豫划给了晋察冀,这里部队的编制仍然是参照晋冀鲁豫的编制,所以才会出现华北野战军有两个八纵的怪现象。
【 在 oldg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用小推车运粮,有明显的运输极限的。
: 要是从晋察冀调粮,那得一半粮食运输过程中被吃掉了了。
: 信从苏北皖北征粮,也比信晋察冀调粮靠谱啊
: ...................
--
修改:bhima FROM 125.67.186.*
FROM 125.67.186.*
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号召下,冀东军区发扬光荣革命传统,进一步掀起了拥军支前的高潮。1948年,全区共筹集军粮1.3亿多公斤,食油40万公斤、食盐50万余公斤、猪2万头、马料2500万公斤、马草3000余万公斤、烧柴8500余万公斤以及其他大量生活物资,为了及时供应部队,从东北大军入关到1949年1月,全区共出动70万个车工、70万个驴工,运送军粮1亿多公斤。在战役最紧张的1948年12月,1个月内投入军需运输的骡、马车,平均每天近2万辆。
辽沈战役结束不久,东北局就指示冀东区党委和冀东军区要求把青龙、冷口、平泉、喜峰口到蓟县、玉田、平谷以及与之相连的各县间的公路、桥梁抢修架设好,保障东北野战军顺利入关。得到命令后,冀东军区各军分区按照所辖地区,组织广大群众加紧抢修公路和桥梁,以保障大军顺利开进,至1948年12月底,冀东军民200万人,克服没有机械设备又缺少技术人员和材料的困难,发扬吃苦耐劳、连续奋战的作风,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平古路,北起兴隆、冷口,南到渤海沿岸的区域内,共拓宽、碾平、新修公路5000余公里,新建、加固桥梁500余座,修复了滦河沿岸的所有大小渡口、码头,并在公路两旁和要道路口筑起了防空掩体和战车掩蔽棚。
平津战役发起前,冀东军区奉上级指示,迅速组织了6个补训师的机构,准备接收国民党军俘虏。此外,冀东军区以军区卫生部为主体筹建了4个野战医院,并交给了东北军区后勤司令部,为了接收医治大量伤员,军区和各军分区所属的休养所、休养连也尽量设法扩大床位,增加收容量,接收伤员2700多人。14军分区承担了较重的任务,其所辖的4个休养所,除一所接收900多名伤员外,又以二、三、四所为主体组建了第52野战医院,各个医院和休养所在医务人员少、医药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发动群众想办法、出主意,克服困难,自己动手采制药品。平津战役打响后,冀东军区又动员了近30万群众,组建了270个担架团,轮流随军行动;同时,冀东各县妇救会也积极动员妇女参加担负短途转运工作,为平津战役的胜利提供后勤支援。
【 在 oldg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用小推车运粮,有明显的运输极限的。
: 要是从晋察冀调粮,那得一半粮食运输过程中被吃掉了了。
: 信从苏北皖北征粮,也比信晋察冀调粮靠谱啊
: ...................
--
修改:bhima FROM 125.67.186.*
FROM 125.67.186.*
对啊,河北的军区根据地,都在全力保障平津战役的消耗了。
再去支援淮海战役,确实很困难了。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号召下,冀东军区发扬光荣革命传统,进一步掀起了拥军支前的高潮。1948年,全区共筹集军粮1.3亿多公斤,食油40万公斤、食盐50万余公斤、猪2万头、马料2500万公斤、马草3000余万公斤、烧柴8500余万公斤以及其他大量生活物资,为了及时供应部队,从东北大军入关到1949年1月,全区共出动70万个车工、70万个驴工,运送军粮1亿多公斤。在战役最紧张的1948年12月,1个月内投入军需运输的骡、马车,平均每天近2万辆。
: 辽沈战役结束不久,东北局就指示冀东区党委和冀东军区要求把青龙、冷口、平泉、喜峰口到蓟县、玉田、平谷以及与之相连的各县间的公路、桥梁抢修架设好,保障东北野战军顺利入关。得到命令后,冀东军区各军分区按照所辖地区,组织广大群众加紧抢修公路和桥梁,以保障大军顺利开进,至1948年12月底,冀东军民200万人,克服没有机械设备又缺少技术人员和材料的困难,发扬吃苦耐劳、连续奋战的作风,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平古路,北起兴隆、冷口,南到渤海沿岸的区域内,共拓宽、碾平、新修公路5000余公里,新建、加固桥梁500余座,修复了滦河沿岸的所有大小渡口、码头,并在公路两旁和要道路口筑起了防空掩体和战车掩蔽棚。
: 平津战役发起前,冀东军区奉上级指示,迅速组织了6个补训师的机构,准备接收国民党军俘虏。此外,冀东军区以军区卫生部为主体筹建了4个野战医院,并交给了东北军区后勤司令部,为了接收医治大量伤员,军区和各军分区所属的休养所、休养连也尽量设法扩大床位,增加收容量,接收伤员2700多人。14军分区承担了较重的任务,其所辖的4个休养所,除一所接收900多名伤员外,又以二、三、四所为主体组建了第52野战医院,各个医院和休养所在医务人员少、医药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发动群众想办法、出主意,克服困难,自己动手采制药品。平津战役打响后,冀东军区又动员了近30万群众,组建了270个担架团,轮流随军行动;同时,冀东各县妇救会也积极动员妇女参加担负短途转运工作,为平津战役的胜利提供后勤支援。
--
FROM 180.10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