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萧克回忆录》中的高志远事件
吴佩孚一贯反日,最终被日本人害死,高毫无背景,死得凄凉,不了了之,这事萧克不厚道
--
FROM 58.249.64.*
除了萧克,其他当事人回忆录都说高冤死,连官方都改口了,你啥也不懂,啥也不是。此事在冀东影响非常恶劣。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高没啥凄凉的,想私自拉部队离开,死的不冤。他如果自己一个人走是没事的,非要把部队带走再不处理那还怎么带部队?吴佩孚当时曾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223.104.67.*
看过不少回忆录,都认为撤出冀东是最大的错误,平西贫瘠条件恶劣,减员严重士气低落
--
FROM 58.249.64.*
你搞错了吧,萧克主张撤退到平西,高等大部分人不同意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冀东的人口是百万,平西才几万人,本来是该冀东供应平西的,结果反过来要让平西负担,对这帮子没有开火只会撤退的主,萧克一肚子火是自然的,后来为了扩军加税都激起民变了。
--
FROM 58.249.64.*
杀高的时候萧克是一把手,大部分领导不同意杀高,因为高影响力很大,只是一直想返回冀东发展而已,最终坏了当地民心。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搞错了,宋邓才是挺进冀东的指挥者,萧克39年才主管平西,压根和冀东起义没直接关系。这期间太祖延安晋察冀的电报都是直接给四纵队即宋邓的,萧克就算想插手还插不进去呢。
:你搞错了吧,萧克主张撤退到平西,高等大部分人不同意
--
FROM 58.249.64.*
李运昌是抗联旗帜人物,D内资格老,没人敢杀。高就不一样了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同样是西撤,李运昌撤到一半就决定返回去继续原地坚持,高如果有这个决心至于会有后来的结局?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223.104.76.*
高在冀东随时能拉起一支队伍,大部分领导不同意,萧克坚持要杀,李运昌如果不是资格老也被萧克嚯嚯了。高是冤死,现在各种回忆录和官方都说明了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搞清楚一点,冀东民心从不战而撤就已经丢了,西撤过程人员损失90%,数万人逃跑,留下的不过数百号人,民众眼里他们和国军有区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223.104.76.*
李运昌可是李大钊推荐读黄埔四期,在黄埔军校入党,参加伟人的第六期农讲所学习,1937年任河北书记,这资历人脉小错没人敢杀,就像陈士渠一样。高就不一样了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扯淡,李运昌真正开始武装斗争是抗日战争以后的事情,之前他的军事履历不比高强多少,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城市搞地下工作,高敢抗命背后是宋邓两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在给他撑腰。后来晋察冀任命李运昌为十三支队的司令员,正式和宋邓平起平坐了。
--
FROM 58.249.64.*
上面让去平西,李运昌抗命拉走了队伍,结果被提拔了。高遵命西撤去了平西,结果损失惨重,高发了牢骚要回冀东,结果还没回去就被杀。这是上面有人没人的区别。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李运昌干出成绩证明自己没错当然不会杀,他能辗转回到平西汇报工作就证明了他的忠诚,高除了要闹着回冀东干出了啥?别回避我那个问题,高打算怎么过封锁线过去,如果没有方案他出了平西就跑别的地方萧克能拿他咋办?
--
FROM 58.249.64.*
说得对,本来华东三股势力,出身红四的一帮骄兵悍将经验战功都远超叶王陶,但粟总是让叶王陶攻坚歼敌,让许兵团等牵牛鼻、打阻击。许部大量非战斗减员,许大骂粟。最终伟人力挺粟。叶王陶都应该感谢粟才对。粟后来被批斗厉害是因为被修养欣赏大力推荐、另外总长位置错综复杂,基本没一个善终。
【 在 chinesehero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就是胡说八道了!
: 粟裕在回忆录把这次南阳事件讲得很清楚,他就是违心地执行上级刘英的命令。刘英在粟裕身边还安插了张文碧监视他。
: 南阳事件没有什么可隐瞒的,因为很多当事人都活到了解放后。
: ...................
--
FROM 58.249.64.*